浅谈分层教学法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2019-11-04 21:48:14

1 2 下一页

  学生作为学习主体有其多样性、层次性。《数学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考虑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实施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是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备课、分层授课、分层训练和分类指导,做到课堂教学有的放矢、区别对待,最大限度地调动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尊重和开发。本文就此结合实例谈一谈分层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学生分层

  分析学生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基础工作,了解学生是分层教学的前提。我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背景情况,再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其知识背景,在此基础上参照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因素,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A)基础、智力较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B)基础和智力一般,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左右;(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习方法正确,成绩优秀。我将三层学生交叉编入学习互助小组,以后的学习目标要求、作业布置、课外辅导、评价都依据这次的分组情况进行布置。对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要随时注意学生层次的变化,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发展。

  二、分层备课

  对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是实施分层教学的关键。在学生分层的基础上,应根据教材和课标的要求,以及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对各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要求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方法;B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并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C层学生要求在B层次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意识,有良好的数学素质。如:探究特殊角(30、45、60度)的锐角三角函数值时,我要求A层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和默写数值,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要求B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综合计算;要求C层学生能够做一些有扩展性的综合运用题。各层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各层次学生通过努力能达到的,这样才能调动各层次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设计好教学内容,课堂提问、技能训练应注意层次和梯度。通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逐渐出现了学困生易学、中等生乐学、优生好学的良好局面。

  三、分层授课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水平和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相应的调整和组合,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如初一数学例题分解多项式16(a-b)2-9(a+b)2,对于A、B层次的学生而言,显然难度较大,不易理解、掌握,如果把例题分成三个问题:分解下列各式:(1)x2-9y2,(2)16x2-9y2,(3)16(a-b)2-9(a+b)2,这样层次就非常分明。

  第一、二题要求A层次的学生掌握,第三题要求B、C层次的学生掌握,同时鼓励A层次的学生也尽可能掌握。课堂提问更应该分层次。A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和智力稍差,往往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不太好,对A层次学生的提问应是一些课本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宜太大;对B、C层次的学生,尤其是C层次的学生,由于基础较好,接受能力强,课堂提问应着重引导他们去猜想和类比,在质疑解惑中发展思维、培养能力。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