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记叙文写作突破之一:情真意切 巧妙为章

2019-11-06 22:00:04

1 2 3 下一页

  作者:江苏省宿迁中学 李彬

  【读写感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不是无情物,任何一篇佳作都是作者情动于衷的产物。作者要反映大千世界中纷繁的客观事物,必然在观察、感受、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鲜明的态度。文章内容或爱,或恨,或悲,或喜,或赞扬,或批评,或同情,或厌恶……写作方法或追忆往事,或忏悔升华,或寄情于物,或尺素传情,或真情对白……把这些用文字真实地表达出来,就是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就有生命力,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高考作文分等评分标准》将“感情真挚”列为基础等级中的最高一等(第一等)。“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诚,真切;“挚”即诚恳,诚挚。“感情真挚”是指文章中所表达的对社会、人生、生活的发自内心的真实自然的感情,不是人云亦云,更不是无病呻吟。“感情真挚”是在“感情真实”的基础上的升华。真情,是文章的生命;矫饰,是文章的大敌。鲁迅先生说过,从喷泉里流出来的是水,从血管里淌出来的是血。写作时无动于衷,文章怎能打动他人?写作经验告诉我们,带着某种感情,感受事物,那事物就格外鲜明、清晰;回忆往事,往事也如浮雕般地凸现。这就是情感的催化剂作用。因此,紧紧抓住并激活震颤心灵的情感,是引发灵感的契机。虚情假意犹如剪刻的纸花,没有生命的活力。情真意切的文章,流传千古仍能熠熠发光彩。西晋李密的《陈情表》,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请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文章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可见“情”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具体来说,乡情、亲情、师生情、朋友情等等,无不如此。白居易说:“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根情”,“情”是文章的根本,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作者内心有饱满的感情,由衷地倾吐,笔端就会“观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

  当然,也并不是真情实感都可以入文。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还要注意将感情进行“提纯”——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同时我们知道,情感有浓淡之分,浓烈深挚的情感来源于主体深刻的体验。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文学大师福楼拜在创作《包法利夫人》时,有一个朋友去看望他,敲几次门,都没人回应。这位朋友推门一看,发现他正坐在地上痛哭流涕,伤心异常。一问,才得知他写到包法利夫人死了,悲痛不能自已。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推及到高考,大凡高分作文,都是考生浓烈感情的结晶。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