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刺2013中考语文备教手记之四十三 中考模拟试卷2

2019-10-10 18:43:54

1 2 下一页

  作者:山西 苗满红
  
  一.积累:(20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各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3月17日,庄严的,新任一身正装,声音铿锵有力,与全国人民一同播撒梦想。2012年11月29日,他首提“中国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今朝,他再解“中国梦”:“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希望在今朝,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少年,要志存高远,增长知识,锤炼意志,让绚丽的光彩在时代进步中焕发了青春。这是党和人对青年的切希望。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分)
  
  铿锵(qiāng) yīn(殷)切
  
  2.“让绚丽的光彩在时代进步中焕发了青春”这句话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1分)
  
  让绚丽的青春在时代进步中焕发了光彩。
  
  3.有梦想才有目标,有希冀才会奋斗。不论是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家庭,梦想者是保持生机激发活力的源泉。请描述你的中国梦(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用上分号、叹号)(2分)
  
  我的中国梦是做一个优秀的教师:我希望能评上特级教师;我希望我的学生个个能成才;我希望农村的教育环境会越来越好。
  
  4.下列知识判断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中国好声音”“舌尖上的中国”“光盘行动”都是偏正短语。
  
  B.“那棵白杨树像士兵一样挺立在山头”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复制和不可替代性。”这个句子中的“世界自然文化和遗产”是定语。
  
  D.“悲观的人只看到自己的失去,而乐观的人则更看重自己的获得。”是并列复句。
  
  综合性学习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外出旅游。为了让大家对这一社会现象有所认识,班级准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5.下面是同学收集到的一则材料。根据这则材料提供的信息,说出我国进入旅游经济时代有那两方面的表现。(4分)
  
  (1)材料:中国旅游研究院日前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No4)》显示2012年国内旅游人数约26亿人次,同比增长12%;国内旅游收入约1.9万亿元,同比增长21%。中国旅游研究院认为,2013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上仍将维持“两高一平”的较快增长势头。
  
  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发展较为乐观,入境旅游将延续平缓增长势头。
  
  (1)“山西风景独好”,近年来山西旅游业发展迅猛,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来山西,请你仿照下面的示例,给任何一个旅游景区写一则广告宣传语。
  
  示例:曲阜孔庙---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圣人。
  
  五台山-----圣地,山西五台
  
  平遥古城---千年古城,山西平遥
  
  云岗石窟---精美石窟,山西大同
  
  壶口瀑布---壮美瀑布,山西吉县
  
  皇城相府---皇家城池,相府宅地,山西阳城
  
  7.默写:(10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爱莲说》)
  
  (3)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4)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5)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6)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欲生者,故不为苟得也。(《孟子》)
  
  (7)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提到奉献精神,人们自然会想起“春蝉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等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名句。
  
  二.阅读(50分)
  
  (一)(19分)
  
  (甲)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4分 )
  
  (1).暂凭杯酒长精神。长:振作
  
  (2).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因……而著名
  
  (3).谈笑有鸿儒。鸿:大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调:调弄,文中指弹琴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
  
  9.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巴山/楚水/凄凉地 B.二十三年/弃置身
  
  C.苔痕/上阶绿 D.何陋/之有?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的品德高尚(而不显得简陋了)。
  
  (2)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没有(嘈杂的)音乐使耳朵扰乱,没有(繁杂的)公文使身体劳累。
  
  11.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甲诗是应和之作,刘禹锡与李白在杨州相遇时,李白赠诗在先,刘禹锡用此诗相酬答。
  
  B.甲诗虽有沉郁之感,但也并不消极颓唐,结尾明显表露了豁达的胸襟和昂扬的意趣。
  
  C.乙文以“惟吾德馨”统领全篇,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室主人的高尚情操。
  
  D.乙文手法多样,运用了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引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手法。
  
  12.乙文在对陋室进行描写时,从环境、交友、事物三方面极力形容“陋室不陋”,表达了一种高洁傲岸的节操和的安贫乐道情趣。
  
  13. 作者以“山”“水”为对象,写下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的名句,请你采用这样的句式,以“居室”为对象,仿写一个句子。(字数可以不受限制,但句意必须符合《陋室铭》的文意。)(2分)
  
  室不在大,温馨就行。
  
  (二)人生还需正能量(13分)
  
  ①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无论是时光,还是往事,或者容颜,都如昨日之日一般弃我而去,任我多么留恋,它们毫无回头之意。而今日之日又有诸多烦忧纷纷扰扰,挥之不去。人生就是这样的错觉:逝去的总是美好的,拥有的总是缺憾的,于是,在眺望昨日的背影时,眼里只有烦恼的身影来来回回。
  
  ②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别管往事有多美好,别问曾经有多辉煌,别说过去有多美貌,人生的岁月只会如东流水一样匆匆流逝,若想挽留,只能挽留住烦恼,别的什么也留不下。不要总在过去的回忆里缠绵,不要总让昨天的阴雨淋湿今天的行装。昨天的太阳,晒不干今天的衣裳;昨天的辉煌,抵不过岁月的沧桑。面对诸多生活的风雨迷茫。人生还需正能量。
  
  ③生活里去接受阳光豁达的正能量,自信岁月一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凡事都要往开处想,假若真的伤了一条腿,要庆幸自己还活着,不死就是幸福!生活中不是什么别人和灾祸打垮了你,能打垮你的只有你自己。
  
  ④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积极、乐观、豁达、从容、朴素、简单、宽容、善良……这些都是生命的正能量,我们来到人世间,只是去品尝一场场生活的酸甜苦辣咸,绝对不是去践行埋怨、仇恨、无知、贪恋、傲慢、冷漠等种种人生的负面情绪,这些可以说与那些正能量相对应的生命的负能量。它们能消耗我们的精力,占据我们的快乐,侵蚀我们的生命。
  
  ⑤别把痛苦的根源推给外界,人生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自己接受的负能量。你生气,是因为自己不够大度;你郁闷,是因为自己不够豁达;你焦虑,是因为自己不够从容;你悲伤,是因为自己不够坚强;你惆怅, 是因为自己不够阳光;你嫉妒, 是因为自己不够优秀……
  
  ⑥人生在世一蜉蝣,转眼乌头变白头。一辈子很短,真的需要好好地疼自己,你的世界,有了自己心灵的那束阳光才真的明媚温暖。一辈子,很累,真的不需要去苛求自己,什么都要完美,你的生活,有你的足迹,有你的泪水,有你的笑声,你的世界就已经很完美了。对生活多些感恩,多些知足,用那些正能量去驱散人生的迷雾和阴霾。用一颗阳光的心,还自己一片澄净的艳阳天。
  
  14.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人生还需正能量。
  
  15.根据文章大意,说说怎样才能获得正能量?(用原文回答)
  
  凡事都往开处想,无论经历怎样坎坷的生活,内心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始终用一颗温暖的心去面对人生。
  
  16.第(5)段中作者还主张我们应有那些正能量?
  
  大度、豁达、从容、坚强、阳光、优秀……
  
  17.谈谈你对“你的世界,有了自己心灵的那束阳光,才真的明媚温暖。”这句话的理解。(3分)
  
  在自己的生活中,只要有自己的见解,有自己的正能量,就会很幸福。
  
  18.在你的生活中有哪些是正能量或者是负能量,请举一例谈谈你对此能量的理解。(3分)
  
  我生活中的正能量是坚持。
  
  别人做不成或者不愿意做事情,我会慢慢地、耐心地、一点一点地做起。几年以后,我会发现我收获了很多。
  
  (三)母亲(18分)
  
  莫言
  
  ①我出生在山东省高密县一个偏僻落后的乡村。我5岁的时候,正处于中国历史上一个艰难的岁月。生活留给我最初的记忆是母亲坐在一棵白花盛开的梨树下,用一根洗衣用的紫红色的棒槌,在一块白色的石头上,捶打野菜的情景。绿色的汁液流到地上,溅到母亲的胸前,空气中弥漫着野菜汁苦涩的气味。那棒槌敲打野菜发出的声音,沉闷而潮湿,让我的心感到一阵阵地紧缩。
  
  ②这是一个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的画面,是我人生记忆的起点,也是我文学道路的起点。这个记忆的画面更让我难以忘却的是,愁容满面的母亲,在辛苦地劳作时,嘴里竟然哼唱着一支小曲!当时,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家庭中,劳作最辛苦的是母亲,饥饿最严重的也是母亲,她一边捶打野菜,一边哭泣才符合常理,但她不是哭泣而是歌唱,这一细节,直到今天,我也不能很好地理解它所包含的意义。
  
  ③我母亲她一生中遭受的苦难,真是难以尽述。战争、饥饿、疾病,在那样的苦难中,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她活下来,是什么样的力量使她在饥肠辘辘,疾病缠身时还能歌唱?我在母亲生前,一直想跟她谈谈这个问题,但每次我都感到没有资格向母亲提问。
  
  ④有一段时间,村子里连续了几个女人,我莫名其妙地感到了一种巨大的恐惧。那时候正是我们家最艰难的时刻,父亲被人诬陷,家里存粮无多,母亲旧病复发,无钱医治。我总是担心母亲走上自寻短见的绝路。每当我下工归来,一进门就要大声喊叫,只有听到母亲的回答时,心中才感到一块石头落了地。
  
  ⑤有一次下工回来已是傍晚,母亲没有回答我的呼喊,我急忙跑到牛栏、磨房、厕所里去寻找,都没有母亲的踪影。我感到最可怕的事发生了,不由地大声哭起来。这时,母亲从外边走了进来。母亲对我的哭泣非常不满,她认为一个人尤其是男人不应该随便哭泣。她追问我为什么哭。我含糊其词,不敢对他说出我的担忧,母亲理解了我的意思,她对我说:“孩子,放心吧,阎王爷不叫,我是不会去的!”这是一个母亲对她的忧心忡忡的儿子做出的庄严承诺。现在,母亲尽管已经被阎王爷叫去了,但母亲的这句话里所包含着的面对苦难挣扎活下去的勇气,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⑥曾经从电视上看到过一个让我终生难忘的画面:以色列重炮轰击贝鲁特后,滚滚的硝烟尚未散去,一个面容憔悴、身上沾满泥土的老太太但从屋子里搬出一个小箱子,箱子里盛着几根碧绿的黄瓜和几根碧绿的芹菜。她站在路边叫卖蔬菜。当记者把摄像机对准她时,她高高举起拳头,嗓音嘶哑但异常坚定地说:“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即使吃这里的沙土,我们也能活下去!”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