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昨来杭 对话奥谢罗夫

2019-10-23 21:50:27

“诺贝尔奖”,多少人梦寐以求,而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道格拉斯·奥谢罗夫却说,如果能晚点得奖更好。今天上午,浙江省2011年全国科普日启动仪式上,奥谢罗夫做客第20期“科学会客厅”,演讲时全场爆满。演讲之前,记者对奥谢罗夫做了专访。  奥谢罗夫1945年出生于美国,22岁那年在康奈尔大学邂逅中国女子刘西姜并与之结婚,从此成为一个中国女婿。这是他第一次携夫人来杭州。对话过程中,他会不时拿起茶杯,用简单的中文说:“绿茶,好喝。”  记者:您的重大发现氦3是一种什么物质?  奥谢罗夫:当温度降到接近绝对零度时,液体氦的样品会具备所谓“超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液体会失去所有的内摩擦力,仍可以从杯中溢出。通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可以获得从微观上描述这种物质的极有价值的理论。  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有什么秘诀?  奥谢罗夫:谈不上什么秘诀。我想一个是好奇心,一个是热情和努力。我从小就对各种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拆解东西,6岁时拆了玩具火车,想看看里面的电动马达是什么构造。8岁时拆了旧相机,把零件洒得满地都是。我还在家里的地下室制造了火药,结果不小心爆炸了,惹得妈妈很生气。因为做实验太大胆,我差点被学校开除。但就是这样的兴趣与实验,以及自己动手的能力,让我积累了丰富的实验技巧及物理直觉。  另外,高中化学老师也给了我更多的启蒙。记得有一堂课,他拿来一个牛奶瓶,在打开它之前,让我们猜里面有什么,让大家拍一拍,摇一摇或者闻一闻……就是这样不停地、重复地做实验,你才可以一次次地向自然探求答案。当然,这期间,如果有人抢走你的设备,你也不要失望,因为你可以试试其他的方法。说不定,也像我一样,可以拿个诺贝尔奖。  记者:您从事的是物理研究,但是您曾参与过“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机密调查?  奥谢罗夫:是的。选我做调查,是因为以前“挑战者”号失事调查组中就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且人比较和蔼,而我正好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不小心被选中了,呵呵。我们在做了大量实验后掌握了大量的数据,才使事实清晰了很多。最终的结论大家都知道,是一个碎片导致了“哥伦比亚”号的失事。  科学实验应该精益求精,任何细小的变化都不能忽视。  记者:中国科学家很努力,但至今未拿到诺贝尔奖。您认为在什么领域可以寻求突破?  奥谢罗夫:这个问题很难,我可以猜一猜。现在固态物质学的应用工作层出不穷,也有很大的附加值,可用于人类生产生活。比如刚拿了诺贝尔奖的石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很重视基础科学,可以更多鼓励孩子们对科学产生兴趣,并在理论和实验环节都能有所加强,拿到诺贝尔奖只是个时间问题了。其实,就我个人来讲,希望能晚点拿到诺贝尔奖,因为拿了奖以后,会经常被邀请演讲,还有到世界各地最美妙的地方旅行,很难再潜心研究或者有重大发现了,所以真希望能晚点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