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强震已致3218人遇难 西藏受影响严重

2019-08-29 21:46:35

最新消息,据路透社报道,尼泊尔8.1级地震已造成3218人遇难。
  中新网4月26日电 综合报道,距离尼泊尔8.1级地震已经过去逾30小时,强烈的余震仍不断发生,遇难者人数也在持续攀升,灾区情况不容乐观。国际社会纷纷施援,救援行动正紧张进行。
  尼泊尔26日再发强震 伤亡人数不断攀升
  继25日发生8.1级地震后,尼泊尔科达里地区附近26日再次发生7.1级地震,震中距离加德满都81公里,震源深度10公里。珠峰登山者称,地震引发了新的雪崩和落石。
  据报道,在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的23小时之内,附近地区已经发生了31起余震,震级均超过4级。
  与此同时,地震引发的伤亡人数也在不断上升。央视凌晨援引尼泊尔内政部的消息称,尼泊尔地震升至2430人。而在早先的报道中,除遇难者外,受伤人数则是4647人。
  此外,印度内政部发布消息称,印度已经有53人遇难,240人受伤。
  在珠穆朗玛峰上,强震引发的雪崩已经造成至少18名登山者丧生。其中一名确定身份的罹难者佛瑞迪博格是谷歌公司的工程师。
  尼泊尔军队指挥总部上校巴尼亚(SKBaniya)称,大地震造成的遇难者人数还将不断上升,预计将达到4000至5000人。
  西藏受强震影响严重 民航赴尼接回近千中国公民受8.1级强震影响,毗邻尼泊尔的中国西藏日喀则市吉隆、聂拉木、定日三县受灾严重,已经导致20人死亡,20多万人不同程度受灾。目前解放军已经紧急出动1500多名官兵驰援灾区,消防官兵正展开“地毯式”搜救。
  26日,中国紧急启动三级应急响应,组织开展人道援助。已向灾区紧急调运棉帐篷、棉被、衣物等价值101.51万元人民币的救灾款物,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已赶赴灾区开展救灾工作。
  当天,国家发展改革委也紧急下达西藏自治区预算内应急补助投资3000万元,用于灾区公益性设施和基础设施应急恢复建设。
  此外,珠峰西藏一侧的15名中国登山者已全部下撤至海拔5200米的大本营。目前这些登山者均处于安全状态,情绪平稳。珠峰大本营附近的绒布寺全部30名僧人和3名驻寺干部均已安全转移到寺院旁开阔地带搭建的帐篷营地避震,无人员伤亡。
  截至26日,中国在尼泊尔的旅游团队超过50个,游客人数为683人。中国民航局启动紧急响应机制,力保中国救援队及救灾物资的运送和滞留旅客及时回国。截止4月26日16时,国航、东航、南航、川航已接运1000余人。
  震区救援紧张进行 国际社会纷施援手
  灾难发生后,尼泊尔宣布全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呼吁国际援助。
  26日,来自邻国的大批救援物资、医生以及救灾人员已陆续达到尼泊尔。救援人员在国际团队的帮助下努力清除废墟,因现场条件有限,包括警方和军队在内的救援人员只能徒手进行挖掘,试图营救倒塌建筑瓦砾下的幸存者。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尼泊尔地震发生24小时之内飞抵加德满都,是最先抵达尼泊尔震区的外国救援力量之一。中方救援队一行69人,携带6只搜救犬及医疗器械,经过4小时艰苦搜救,在加德满都西北部发现一名幸存的20多岁男青年。这也是中国救援队发现的第一个幸存者。
  此外,决定向尼泊尔政府提供2000万元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包括帐篷、毛毯、发电机等灾区急需物资,帮助尼方开展救灾安置工作。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表示将向尼泊尔提供消除震后影响帮助,并准备派出自然灾害救援队;美国白宫方面称,已部署救灾团队,并将提供100万美元的救灾捐助;澳大利亚外长表示,澳将提供即时的人道主义援助,还将向尼泊尔提供500万美元。
  印度国防部发言人西坦舒·卡尔26日表示,第一批来自印度空军的5架米-17直升机已经抵达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另外一架C-17运输机也将飞往加德满都参与救援。
  专家:强震后余震或持续数月 全球进入强震活跃期尼泊尔国内有一种流行说法:“平均每80年一次大地震”,其依据是该国自1255年以来的地震记录显示,每80年会发生一次里氏8级以上地震,每40年发生一次里氏7.5级至8级的地震。
  1934年1月,尼泊尔发生里氏8.4级的大地震,造成境内8519人丧生,伤亡人数是尼泊尔有地震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尼泊尔地处全球著名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本次8.1级地震从板块运动轨迹看,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地震专家认为,今后数月内仍可能发生震级较大的余震。由于当地很多建筑物抗震性差,目前未倒塌的建筑物也有可能在余震中倒塌,此外,由于是在山区发生的地震,地震导致的堰塞湖可能崩溃,导致下游地区出现洪水,这些情况都应该引发注意。
  21世纪,陆地范围已经发生5次“8级大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地震预报部主任蒋海昆认为,全球地震活动以2004年苏门答腊9.0级地震为标志,已经进入了8级地震活动的高发期,呈现出类似于20世纪前半叶全球8级地震多发的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