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描人绘物“手”当其冲

2019-12-04 18:00:10

作者:江苏省兴化市文正实验学校 王大智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手”则打开窗户,让你窥见心灵深处。所以许多作家描人绘物,都善画其手。
  
  阿累的《一面》就这样描绘鲁迅先生的手:“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么瘦啊!”寥寥数语,用白描手法勾勒出了先生瘦骨嶙峋的手,更道出了他为革命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同时使我们从这只看似瘦弱的手中得到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同样,我们也不会忘记《故乡》一文,文中这样写闰土的手:“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字里行间流露出当时农民过度操劳引起的憔悴及饥寒交迫造成的营养不良,揭示了广大贫苦农民的不幸遭遇和悲惨命运。
  
  这不能不使我们联想起姜孟之的《一双手》,林业工人张迎善同志的手:“那简直是半截老松木!”“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特别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头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裂纹,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又黑又深。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这哪是手,这是地图,“勤劳”的地图;这是机器,开挖硬土坚石的机器;这是蓝图,描绘未来森林的茂密。那真是天下第一奇手,看到这双手,我们仿佛就看到了他的勤劳,看到他的执著,也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
  
  作家赵树理《套不住的手》中“圆圆的指头肚儿像用树木做成的小耙子”“都像半个蚕茧上安了指甲”的手,同样让我们看到的是一双闲不住、停不下的勤劳之手。
  
  至于《孔乙已》一文中的某些片断我们至今还记忆犹新:“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不一会,他喝完酒,便又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手慢慢走了。”这以手当脚的手使我看到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肉体的摧残和精神的折磨,深刻地揭示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有力地表现了主题。
  
  还有《最后一课》则这样写韩麦尔先生:“只向我们做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这轻轻一挥手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悲愤之心,仇视之情,从中我们窥见了他澎湃的内心、翻滚的思绪,仿佛听到先生正告诫大家不能在沉默中灭亡,而要在沉默中爆发以,走向新生,要牢牢记住祖国语言,随时准备打开的大门。这样强烈的表现了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之情,升华了主题。
  
  总之,作家们通过巧妙的构思、匠心独运,在读者面前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手,从而使我们能深刻理解不同时代的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和思想风貌。其实我们有多少手可写啊,抓锄头的,握镰刀的;捏砖头,挖沙坑,拿瓦刀的,和泥灰的手,宽大、粗糙、窄小的,纤细的……所以描人绘物若能善画其手,其神韵可悄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