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效性

2019-12-07 06:10:1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学校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讨,总结了一些提高课堂教学实用、高效的经验。

  一、打造生活化课堂,拉近师生距离

  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但初中生还处在比较感性的年龄,对生活缺乏太多深入的、抽象的、哲理的思考。生活化课堂教学是指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用学生熟悉的感性生活去帮助学生理解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抽象问题,达到化难为易,拉近生本距离的目的。生活化课堂对于教育的意义重大。

  (一)课堂导入生活化

  思想品德课理论性较强,抽象艰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前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生活化导入至关重要。如教学“赡养扶助父母是成年子女的义务”这一框,我在不同班级设计了形式多样的生活化场景导入:一班我让学生列举生活中不赡养父母的事例,学生兴趣很浓,都争先恐后地表达。有的学生在讲述一些老人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的时候热泪盈眶、潸然泪下,把全班同学都弄哭了。二班我让学生自编自演两组小品,一组演子女真心实意全心全意孝顺父母,另一组演除夕之夜子女自私自利连年夜饭都舍不得叫风烛残年的90岁老母亲吃,老母亲只好在烟熏漆黑的破屋熬粥的场景。通过两组生动的表演和鲜明的对比,全班学生也嚎啕不已。试想,这样的导入教学效果会不好吗?我想,即使不教学,通过活动学生也会懂得赡养父母的道理。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思想课内容抽象,不采取有效的方法,难以开启学生的兴趣之门。实践教学中,教学内容生活化效果突出。如教学“艰苦奋斗”这一内容,我们可以组织一场辩论赛,正方: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仍需提倡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反方: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早已过时了。辩论一开始,学生唇枪舌剑,课堂气氛一下就白热化。通过辩论,学生达成共识,获得新知。

  (三)课堂延伸生活化

  思想品德是一门比较生活化的课程,它和生活联系十分紧密。教学中我们要千方百计突破“小课堂”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融入到社会生活中,去获得更广博的知识,去领悟更深刻的道理。如教学《学会拒绝》时,我在课前让学生做社会调查报告,课后让学生观看优秀教育影片《少年犯》,让学生在课堂延伸中强化自觉意识和行为,从而达到拒绝诱惑的教育目的。

  二、落实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能力

  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理念。要提高课堂教学力,认真贯彻落实合作、探究理念必然是新课程教学的制胜法宝。

  (一)师生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复杂过程。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师中心论”,构建一种新型的、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合作关系。教学中,师生平等参与,并肩作战,共同思考、讨论、探索,会有效地缩短师生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优化教学过程。如教学“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一节,我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种种不良诱惑,然后师生一起分析,分门别类,归纳哪些是不良诱惑,我们怎样抵制不良诱惑。最后,延伸到社会生活,讨论哪些人抵不住不良诱惑而身陷牢笼,给学生敲响一记刻骨铭心的警钟。

  (二)生生合作探究

  古人云:“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话形象地道出了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的确,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教师若能在教学中有效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何愁问题不能解决,难关不能攻克。例如上复习课,我经常把学生分为几组,让他们归纳相关知识点,比赛看哪组最先完成。甚至还让他们背诵比赛。这关乎学生荣誉,学生自然精诚团结,兴趣高昂,知识点自然在合作探究中轻松消化。

  三、优化教学语言,增强教学感染力

  俄国文学家契诃夫说:“倘使一个人不懂得什么叫幽默,那他就不会有大的出息,纵然具备天然的禀赋,也算不上真正的聪明。”课堂有没有凝聚力和感染力,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语言是否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实践证明,如果教师的语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了,课堂教学就会轻松、愉悦、高效。

  (一)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源于生活

  生活就像菜肴中的盐,仔细品味,总是意味无穷。讲话幽默风趣的教师,总会去关注和提炼生活中的趣事,给学生增添快乐,并在谈笑风生中让学生领略知识的真谛。如教学《学会控制情绪》,导入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清代有个秀才,他上有父亲,下有儿子,他在家庭中既当儿子又当父亲,而秀才的父亲和秀才的儿子都是状元。秀才平时在家里经常吵架,他跟父亲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我儿子是状元,你儿子呢?”他跟儿子吵架时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我父亲是状元,你父亲呢?”学生听了哄堂大笑,很快明白了这节课的要领。

  (二)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源于知识积淀

  知识是智慧的源泉。一个知识贫乏的教师,很难想象他的教学语言会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到什么地步。只有在知识的海洋里无限遨游,积淀无穷精彩语言的教师才能在课堂上挥洒自如,以自己独具风采的气质和魅力深深吸引学生,让学生在精彩的视听享受中获取新知。如在教学“赡养扶助父母是成年子女的义务”时,为了说明赡养父母是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否则就会遭到道德的谴责,甚至要负法律责任时,我引用了“诗训不孝子”的故事:一位姓陈的老大爷,与一儿一媳一孙同住,由于儿媳不孝,致使衣不暖身、食不饱腹。一年腊月临近春节,老翁饥寒交迫,一同村人深感同情,写了一副中堂“隔窗望见儿喂儿,想起当年我喂儿,我喂儿来儿饿我,当心你儿饿我儿”,诗贴出去后同村人议论纷纷,儿媳感到羞惭内疚,最后到老人面前赔礼。这个事例既典型、又生动,学生自然懂得不赡养老人必会遭到社会和道德谴责的道理。

  (三)形象、生动、幽默、风趣的语言源于创造

  语言是极具个性特征的,语言的魅力在于创造。如教学“自我新形象”时,我借鉴某教师的做法,结合班上个别学生吸烟的现象,诙谐地道出了吸烟的危害,来个正话反说:“同学们,吸烟有两大好处:一是吸烟能引起咳嗽,夜间尤剧,咳声能吓跑盗贼;二是长期吸烟,可以形成驼背,做衣服能节省布料,大家说是吗?”学生听后会心而笑,在笑声中自然明白了吸烟的危害。

  当然,打造高效课堂的方法较多,期待着大家更深入的探讨。让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携手,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