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业在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2019-08-14 07:12:39

  作业与教育活动的其他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既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布置作业对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技能。作业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辅助手段,运用得当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不好会适得其反,既浪费学生的时间和精力,又会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我们来谈一下作业的形式。

  (1)分层作业

  分层作业把过去同样内容、同样标准、同样模式、同样分量的作业改为A、B、C三种难度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分层作业也有特例,就是教师对学生布置同样内容的作业,但是对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如应用题中困难学生一题一解,

  优秀生一题多解,一题多变。

  分层作业有利于因材施教。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作业“一刀切”,过难或过易,缺少层次,不利于不同类型的学生,尤其是差生与优等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布置作业时要注意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跳一跳能搞到“桃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如平时布置作业,我划定一些必做题和一些选做题,这样即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达到分层的目的。

  (2)主题性作业

  所谓主题性作业;是一种旨在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发展,以作业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它把学生作业活动与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在一起,并强调要在一定情境中完成,它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旨在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如化学教学中的家庭实验,就是非常好的主题作业。

  前面提及的其他几类作业,还可以结合中小学各个学科,设计得更加具体一些,这里提供一些思路:①录音作业;②课本剧作业;③画示意图作业;④调查采访性作业;⑤分层作业,适合从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出发,确立一些有效的课程形式;⑥自主型作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选择、参与作业内容的设计。作业可以自己留、互相留,学生自己出测试卷,交换做、交换批阅,课前自己质疑、自己设计学习思路,搜集与新课有关的信息材料等,这类作业重在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态度和创新精神,各个学科都可以尝试。⑦养成型作业。

  教师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作为养成性作业请家长、社会评价,向学校反馈,既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又沟通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其次,是作业的评价。

  无论学习内容有多么新,学习方法有多么先进,如果在评价上采取老一套,新内容和新方式的价值就根本体现不了。对学生作业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改变作业的评价方式十分重要。

  目前,由于一些社会因素的影响和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应试教育还有着相当的市场。中小学教师忙着应付解习题,辅导学生解难题,以应付考试,很少有时间去钻研教材,去改进教学方法,去研究教育教学理论。这导致评价方式仍然固守在知识学习结果评价上,还没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等纳入评价的范围。在作业上这些特征更加明显,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它也是阻碍作业改革的不利的因素之一。

  现在的中小学学生很看中老师对自己作业的看法和评价,但教师往往根据学生书面作业的正误或对错来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视学生在其他方面的知识掌握水平和技能水平,忽视学生的创新精神。美国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加德纳(HowardGardner)的研究表明,智能共有八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分别是;①语言。②逻辑数学智能。⑧音乐智能。④肢体运作智能。⑤空间智能。⑥人际智能。⑦内省智能。⑧自然智力。过去的所谓智商测试,都集中在语言智力和逻辑数理智力上,学校教育也把注意力片面集中在这两种能力上,致使我们对大脑学习潜力产生了一种不正常的、有局限性的看法。在加德纳看来,人拥有这八种形式的智力,但其强弱及熟练程度却因人而各不相同。教育工作者要善待学生的“多元智能”,要尽最大可能开发学生的各种智能,同时要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

  我们要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特征的不同布置不同形式的作业,同样,在作业评价上,也应当考虑针对不同学生的智能情况实施不同的评价方式。有必要采取新的作业评价方式,不单单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结果,还要与作业方式改革相呼应,把学生的小发明、小创作、小论文等纳入评价内容;同时尽量从学生本身角度去看问题,要其作业形式相适应的评价方式,评价才能做到个性化,教育才能个性化。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王喜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