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高三议论文写作技巧之轻松拿高分的结构样式

2019-11-18 17:39:00

  作者:吉林一中 慧无待

  ⑴二维举例法:每层简述两例。

  承创之境

  郑板桥的书法萃取了楷隶二家之所长又加以自己的独运匠心的演绎,方有“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美誉,也为中国的书法文化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文化之河承前流而出新浪,容新浪而现丰沛。而纵观人类社会,也无不是在承前人之印不断地前行,走出一条愈行愈宽之路。

  继承创新,境界乃别;创新继承,境界方阔。

  传承火种,点亮文化之境。

  齐白石的一生屡易画风,虽在不同阶段各具特色,却也一脉相承,终因其多变和丰富而成一代国画大师。从印度传入中国后,又融入了儒道思想,受到了统治者和百姓的尊奉,时至今日,信众满天下,成为三大教之一。

  齐白石突破自我,开一代绘画之境;广纳新意,立一派宗教之位。承一颗颗火种,燃一把把火炬,承、创并之,点亮文化之境。

  搭建阶梯,构造科学殿堂。

  力学之父牛顿曾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顿三定律正是其在借鉴了伽利略研究实验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归纳并延伸的成果。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爱因斯坦也是在总结了前人发现的基础上加以研究提出了光电效应方程,打开了光的微观世界的大门。

  从宏观到微观,从经典到现代,一代代物理学家承前启后的贡献,铸就了一层层坚实的阶梯,搭建了一座富丽堂皇的科学殿堂。

  撷取微风,凝成思想风暴。

  战争时期,依据中国城乡的特点灵活运用“马列主义”,带领人民走出一条别样的反抗之路。和平时期,党的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理论”“”“科学发展观”不断地丰富着理论。

  当年异域的一缕春风吹散了旧社会人们心头的阴霾,如今华夏大地的阵阵春风带来了新时代人们的希冀。新旧的碰撞卷起了能翻天覆地的风暴,摧枯拉朽,涤荡人心。

  承创并之,方有文化的绚烂;承创并之,方有科学的巅峰;承创并之,方有思想的多元。若只承不创,千篇一律之境;若只创不承,荒诞滑稽之境;唯有承创并之,万物乃开包容万千、日新月异之境。

  画意人生

  掬一把盈盈月光装饰自己的舞台快意人生,饮一盅烈烈美酒参

  与他人的世界客串出场。在自己的人生宣纸上泼墨而就行云流水是旷达,用自己的画中诗意点缀他人生命则是一份淡泊与智慧。

  李白和苏轼用明月装饰诗意画情,用诗意画情装饰千百年的文学华梦。一个是胡须白袍仙人之姿,一个是豪迈从容天人之才;一个痛饮三百杯笑骂权贵如粪土,一个畅游文赤壁笑谈樯橹灰飞烟灭。李白明月醇酒快意人生,留给后世一轮明夜高悬,只可望不能企及;苏轼竹杖芒鞋笑对春秋,遗万世千里江声洗练,唯有仰慕不能齐肩。

  他们用自己的超脱豪迈演绎轰轰烈烈红尘三千,而我们又以他们的诗文充实着自己的浪漫情怀。

  阿炳和莫扎特用音乐涤荡灵魂,用音乐的力量涤荡世界。一曲《二泉映月》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一曲《月光》空灵悠扬、优美流畅。他们在创作之初无意于名垂青史,不过是修缮自己的音乐生命,不过是坚持自己的执着。然后世的我们承袭过他们伟大的音乐财富,他们残存于音符间的惊魂已化作我们守护心灵的月光。

  他们用自己的天赋才能打破种族的桎梏、战胜战争的残酷,他们的音乐点亮了你我的年华。

  李桂林和陆建芬用知识开拓孩子的精神疆土,用善良执着感动全中国。危危高崖上孩子求知的眼睛是他们全部的动力,他们不吝惜自己或许微薄的烛光努力去播洒更多光明。他们或许从未想过一直在深山耕耘的他们有朝一日会走到全国人民的面前,但在这漫漫三十六年间,他们已用自己不倦的身影成就上千孩子心中最美的画面。

  他们用自己的汗水坚强种出万树桃李芬芳,这是最美丽的蜡烛,最感动的图景。

  人生如画,画意人生不仅是一份诗情,更是一种人生哲理,在于装饰出旷达、从容、美丽,在于坦荡画好自己的风景的理智,在于那份超脱己之喜怒哀乐,将目光投向远方的智慧和伟大。

  人生正是那漫画中的画中画,我们每一个人都不仅是自己的观众也是他人的风景。

  画意人生,将自己的画意播洒给他人的人生,这是一种大智慧。

  ⑵联类取喻构思法:将分论点与有内在联系的形象比喻联结起来。

  分论点示例1:写融合借鉴——

  糅他人之优,筑以为基。

  粹之以己道,架以为梁。

  创独一无二,盖以为顶。

  分论点示例2:写心意坚定、执着——

  贫贱不能移,铸弓身之坚。

  富贵不能淫,成弓弦之韧。

  威武不能屈,就箭矢之锐。

  分论点示例3:以“生活如画”为话题——

  ①(层首分论点)生活如画,汗水是墨

  (层尾总结句)生活如画,汗水是墨,用汗水挥洒生活的多彩。

  ②(层首分论点)生活如画,奋斗作笔

  (层尾总结句)生活如画,奋斗作笔,用奋斗描绘生活的图形。

  ③(层首分论点)生活如画,信念为纸

  (层尾总结句)生活如画,信念为纸,用信念铺就生活的前途。

  ⑶论证方式饱满法:以因果论证、假设论证、对比论证与点面结合联结。

  何以解忧,唯有知足

  老子曰:“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

  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人生在世,不可能万事称意。若要事事皆求其最,生活中就永远找不到快乐。若问何以解忧,我答:唯有知足。

  知足需要学会遗忘,只有忘记过往的浮华才能任心灵自由飞翔。

  李白面对有悖于自己浪漫天性的官场,毅然转身,从此摆脱束缚,自在逍遥。云天之处,狂客唯我,剑笔飞花;举杯邀月,忘情唯我,御酒天下。

  为何李白布衣半生,却能傲立于诗坛之巅俯瞰天下?因为忘却曾陪王伴驾的荣耀,才让他满足于翱翔在名山大川上的自由;因为忘却曾经的纸醉金迷,才让他知足于以诗酒点染大唐春秋的潇洒。

  的确,忘记昨日握不住的浮华,让思想畅游于今朝会备感知足。

  知足需要学会释怀,只有自疗伤口才能让灵魂插上轻盈的翅膀。

  在满腔壮志怀才不遇之际,在被贬黄州时乖命蹇之时,苏轼选择了释怀。他高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他挥洒着“凌万顷之茫然”的超脱。庭中赏月,踏青东坡,夜游赤壁,坐禅言佛。此等生活,乐哉快哉!

  苏轼学会了释怀。如果苏轼遭逢贬谪而不能释怀,又怎会知足于“斜倚千壶掩寂寞”的寥落生活?如果东坡在人生低谷中不能释怀,又怎会知足于诗赋自娱闲情抛、“纵使他人空笑我”?

  可见,释去心中的忧怨,怀想生活的春色会备感知足。

  知足需要学会放弃,只有舍弃包袱才能让心中那泓泉水变得澄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回归田园,采菊东篱,酣饮南山,何其逍遥!和珅位极人臣仍贪得无厌,官丢身死,家产充公,遗臭万年,多么可悲!

  同为饱读诗书的仕宦出身,结局为何大相径庭?因为是否学会放弃、懂得知足。陶潜舍弃了功名累身的包袱,因而知足于恬淡的生活,得到自由;和珅难舍心中无尽的贪欲,终致不知足于富可敌国的境遇而败家亡身。

  显然,舍弃生命中多余的物欲包袱,回归天然的本性才会备感知足。

  回望历史,知足而留名者不胜枚举: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快然自足,自得其乐;诸葛亮“宁静致远,淡泊明志”,高风亮节,彪炳青史;林和靖“以梅为妻,以鹤为子”,清高闲适,传为佳话。他们都在“平平淡淡才是真”的意境中得到满足,收获幸福。

  沉吟往事细思量,知足能消万古愁。何以解忧,唯有知足。

  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前两者顺序可适当调换)的递进结构与辩证分析结合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海尔:“永远战战兢兢,永远如履薄冰。”

  联想柳传志:“我们一直在设立一个机制,好让我们的经营者不打盹,你一打盹,对手的机会就来了。”

  华为任正非:“华为总会有冬天,准备好棉衣,比不准备好。我们该如何应对华为的冬天?”

  微软比尔·盖茨:“我们离破产永远只有十八个月。”

  戴尔电脑迈克尔·戴尔:“我有的时候半夜会醒,一想起事情就害怕。但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么你很快就会被别人干掉。”

  【中心解读】

  一、找共性:都表现“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二、析个性:

  1、海尔侧重于忧患意识的持久性。

  2、联想柳传志侧重于忧患意识的实践性中的原动机制。

  3、华为任正非侧重于忧患意识的实践性中的预先准备。

  4、比尔·盖茨侧重于忧患意识的预见性。

  5、戴尔电脑迈克尔侧重于忧患意识的自觉性。

  三、综合考量:

  “忧患意识”这个主题比较浅显,如果泛泛去谈行事要有忧患意识,由此大谈具备忧患意识有何价值,那么这样的构思恐怕就流于俗套,陷入人云亦云的泥淖。因此,最好能结合材料所表现的个性特点,按照事理逻辑全面论述忧患意识的内涵与特征。

  四、【构思设计】

  具体层次内容的安排:

  以“为什么”“是什么”“怎么样”的论证层次展开,并从哲学意义上确立“辩证地看”“发展地看”“联系地看”这样三个具体的写作角度。

  论忧患意识

  ⑴忧则兴——为什么

  只有居安思危才可能保住自己的优势或兴盛。(本层可用唐太宗与吴王夫差正反举例证明)

  ⑵忧而明(辩证地看)——是什么(本层不必举例,论述清楚即可。)

  虽然具备忧患意识有利,但也不能见什么就“忧”什么。

  真正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危机意识。它不是毫无必要的杞人忧天,庸人自扰;也不是关心老百姓疾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真正的忧患意识是既考虑到自己可能会出现的漏洞、僵化和颓势,又预见到别人可能要出现的兴起、优势和超越。它要求我们对自身的现在和未来有种危机感,警示我们随时防范安逸怠惰、骄傲自满、固步自封,随时查漏补缺。

  真正的忧患意识是一种大局意识。它不是终日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的小家子气,也不是草木皆兵、忧虑得郁郁寡欢的神经质。真正的忧患意识是敞开胸怀,弃小看大,关注于重大问题、重大利益;是放眼未来,审时度势,从长远出发考虑潜在的危机。

  ⑶忧而恒〔发展地看(短暂与永恒)〕——怎么样(本层可用后唐庄宗李存勖先忧而盛、后逸而亡为例证明忧患意识需要持久)

  不是具备了正确的忧患意识就可能稳坐江山,忧患意识若真见成效则需要持之以恒。心怀忧患意识不是临时抱佛脚,也不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而是始终让自己的头脑保持清醒,永远不安于现状。这既需要我们培养心怀忧患的自觉意识,使之成为习惯;更需要设立自查自省的机制,以有效防止怠惰自满。只有这样才可能保证自己的忧患意识持久生效。

  ⑷忧而行〔联系地看(意识与实践)〕——怎么样(本层较适合举当代社会企业、组织、国家等因忧患意识而免灾获利的正面例子。)

  俗语说的好,只做不想是蠢材,只想不做是废材。我们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因此,我们具备了正确忧患意识和持久耐力后,更要付诸实践。那么,“忧后而行”一则要预先准备,多方筹划,防患未然;二则要博采众长,不断更新,免遭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