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成语中的通假字

2019-11-28 07:39:46

1 2 下一页

  作者:唐功杰

  通假字是文言中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如今人之写别字,用其形不用其义,而但取其音者”(杨树达语)。通假字在古籍中极为常见。不识通假,就可能望文生义,甚至闹出笑话。因此,辨识通假字并正确理解其词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考生对课文中、成语中习见的通假字要强化记忆。通过积累,达到加强阅读理解能力的目的。下面略举几例。

  暴:通“曝”,晒。如:一暴十寒、暴腮龙门。

  《劝学》: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

  被:通“披”。如:被褐怀玉。

  《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反:通“返”,返回。如:拨乱反正、义无反顾、收视反听。

  《荆轲刺秦王》: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逍遥游》: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匪:通“非”,不、不是。如:匪夷所思、夙夜匪懈、受益匪浅。

  《氓》: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冯:通“凭”。如:暴虎冯河。

  《赤壁赋》: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惠:通“慧”,聪明。如:秀外惠中。

  《愚公移山》:汝之不惠,甚矣!

  几:通“机”。如:一日万几。

  《林黛玉进贾府》: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见:通“现”,显露、显示。如:层见叠出、情见乎词、瑕瑜互见、捉襟见肘。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