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物理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探索

2019-12-09 11:52:14

  论文关键词:探究式学习;物理教学;措施

  论文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探究式学习已成为当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物理教与学的现状,结合新课改理念,从探究式学习的内涵、特征、理论基础出发,阐述了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实施探究式学习的一些具体措施,为物理教学中实施探究式学习提供可借鉴的途径和方法。

  一、前言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学校的教育和教学工作也都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革。新的理念、新的思路使得现代的教育日趋完善。与此同时学生的学习方法也随之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越来越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二、关于探究式学习

  探究式学习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在学科学习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在探究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发现者。通过探究性学习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发展学生的思维和智力。

  探究式学习与传统课堂教学在学习方法、学习内容、师生关系等方面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在学习方法上传统教学强调认知层面的记忆、理解,而探究式学习注重实践、探究,在做中学;在学习内容上传统课堂偏重对结论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而探究式学习则偏重探究能力的培养,偏重探究的过程。探究学习拓展了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能力的范围和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和充分的自由,使学生成为学习过程名副其实的主体。从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到探索研究、解决问题都由学生自主操作,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的聪明才智获得充分发挥,潜能得到开发和提高。探究式学习有利于建立一种真正能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型的师生互动关系,在教学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者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系统传递给学生,而是经验比学生多些的求知者、组织者、平等的参与者,与学生共同探究知识,学生是求知过程的探究者,主动的学习者,在此过程中师生间建立起一种合作伙伴关系。

  三、物理课堂中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探索

  1.通过物理概念探究进行探究式学习

  概念是认识和理解事物的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概念的探究式学习。物理概念是从大量同类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中抽象出来的,所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是构成物理理论的细胞。怎样才能克服在学习物理概念时学生所习惯的死记硬背、盲目理解的学习弊端呢?探究式学习教学模式能解决这一问题,那就是按照学生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主体,以方法为主线,以实验为手段、倡导主动参与、亲身体会,通过建立概念的一般方法来理解和形成物理概念。

  如“自感”的概念教学。(1)首先提出探究性问题:当一个回路里螺线管上电流发生变化时,能产生感应电动势吗?(2)介绍实验电路图和实验装置;(3)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电磁感应知识去猜想通、断电时应出现的现象;(4)然后让学生注意观察演示实验检验学生的猜想;(5)再让学生讨论分析实验结果;(6)最后在教师的启发下共同归纳出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建立自感的概念。这样进行概念探究的教学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学生体验到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即:“提出问题——提出猜想——实验探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

  2.以创设探究实验为内容进行探究式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实验是物理知识中极其重要的内容,是实施探究式教学的必要条件,特别是探究性实验,既是探究式学习的重要内容,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在探究性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有意识的给学生创设一些问题(问题要以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望为准),学生针对要解决的问题进行观察、思考,运用已掌握的物理知识和实验方法、手段等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的提出新的问题,教师要根据问题的要求和相关条件,创造相关的实验情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来确定解决问题的实验程序,最终得出准确合理的结论,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

  例如,学过楞次定律后,研究铝管中磁性小球的下落规律,把两只外形完全相同的小球分别从竖直放置的铝管上端放下,一只小球很快地从下端掉出,而另一只球要延迟一会儿才从下端管口落出,根据这一实验结果,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供学生探究:(1)你猜一猜出现这种奇怪现象的原因是什么?(2)请分析小球进入铝管后运动状态的变化过程,能否建立一种物理模型?(3)能否用实验来验证假设?你提出的实验方案是什么?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如何测量?(4)若就此课题进行研究,你将提出和论述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做哪些实验?

  这样的设计比单纯的从理论分析的角度更能让学生接受,关键是让学生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并获得对新知识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提高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判断、推理、论证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培养的同时,也解决了这部分知识教学的难点。

  物理实验常常是运用所学知识作为原理去测量某个物理量或去探究某一个物理问题.如果把一些实验通过精心设计和安排变成以探究性学习为主的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性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能力。

  物理规律教学同样可以设计探究性实验来完成;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或过程内在的本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反映,是构成物理大厦的砖石和框架结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和物理概念一样,在学生获取物理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的亲身体验和过程。即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发现、提出问题,做出解决问题的猜想,尝试解答并进行验证”的过程去揭示规律,求得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其实质是让学生学习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式学习获得物理规律常用的科学方法是:“提出问题、搜集信息资料—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实验验证—归纳演绎—物理规律”。

  3.以习题为载体进行多角度探究式学习

  从不同角度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优化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应选取一些学生在知识理解上存在盲点的题目,通过师生互动,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探索。

  例如,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小车,小车与绳子的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定滑轮吊着一个质量为m的砝码,砝码离地高h,若使小车、砝码从静止开始释放,到砝码着地时,在此过程中,绳子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多少?部分同学得出这样的答案,绳对小车做功为mgh,我问了这些同学是怎么考虑的,他们认为当拉力与位移方向相同时,拉力做功就是拉力与位移的乘积,对此说法我先不做定论,而是把问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并作提示,这样大家拿起纸和笔,你一言,我一语分析起来,有的同学以系统为研究对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出绳的拉力,进而求出拉力做的功,有的同学先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求出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再用动能定理求出绳拉力所做的功。通过这样的以习题为探究载体,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协作精神,也必将增强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信心。

  4.利用网络环境进行探究式学习

  网络资源浩瀚无边,如何才能利用网络进行更有效的学习呢?在这方面,网络探究式学习(Webquest)提供了一种思路,它能有效地整合网络资源,增加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高级思维能力,从而使网络教学上升到更高的层次。

  Webquest网络教学是以建构主义和认知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更加强调学生做为学习主体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在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中学会方法、得到知识。而教师只是从中加以组织、指导。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这样的角色分配始终贯穿于Webquest 的各个模块,在此基础上,教师与学生达到较好的互动效果。

  为此,物理教师应熟悉自己学科领域可用的在线资源,把自己学科范围内的资源进行组织整理,分门别类成可查找数据库、参考资料、项目思路,等等,最后才确定适合自己课程并配有相应在线材料的主题。由于教师事先把相关资源进行了整理,为学生指明了参考材料的范围,避免了漫无目的的任意冲浪,大大节约了学生的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的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网上的发现,它还可以包括一个与远距离专家的音频会议,一个与不远的教师的视频会议,一个录像带,一份评价报告的精装本、教科书、录音带,以及与他人面对面的访谈。由于这些资源是预先选定的,而且还包含有明确的指针,所以,学习者在网络空间将不再因迷失方向而完全漫无边际地漂流。

  四、结束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们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作为新课程理念影响下的物理教师更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改革课堂教学,重视学生的科学探究,以生为本,才能使教育焕发出异样的光彩,产生无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