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前情诗生成器

2019-11-08 08:51:39

德国一名电脑考古学家开发出电脑创作情诗程序,但他并非这一程序的原创者。
  
  早在60多年前,情诗生成程序已经问世。
  
  电脑作诗
  
  1948年6月,世界上第一台能完全执行存储程序的电子计算机原型机在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诞生。人们给它取名“婴儿”。
  
  当时研究人员为它编写了几十种新型程序,不过现今大部分已经丢失。
  
  英国研究人员克里斯托弗·斯特雷奇也参与了“婴儿”的研制。他为测验这台原型机随机选择信息的能力,编写出自动创作情诗程序。
  
  “婴儿”本身储存了大量诗歌数据。每次运行作诗程序,人们只需输入几百个含义浪漫的动词和名词,它就能自动生成一首短情诗。
  
  斯特雷奇把“婴儿”的“大作”打印出来贴在公告栏上。虽然这些情诗不一定能打动女性的芳心,但作诗程序开创了电脑文本生成程序的先河。
  
  后来随着计算机技术迅速发展,“婴儿”和作诗程序被人们渐渐遗忘。
  
  历史重演
  
  德国电脑考古学家戴维·瓦尔德近期在英国牛津大学博德利图书馆研究斯特雷奇论文时发现这一程序。
  
  他花3个月时间编写出同样的在线“情诗生成器”程序供网民自由使用。
  
  用户在线运行这一程序,输入一些词语,每次点击“重载”(reload)键,网页上就会出现一首新的情诗。
  
  英国《曼彻斯特新闻晚报》10日援引瓦尔德的话报道:“这牵涉到一部分有国际影响力的英国计算机文化遗产。编写程序的这3个月十分折磨人,因为根据现今标准,这一程序非常原始。”
  
  瓦尔德将于3月下旬在英国伦敦就作诗程序发表演讲。他制造的“婴儿”复制机不久后将在德国展出,届时他会用这台机器演示“情书程序”。
  
  电脑“艺术”
  
  斯特雷奇1916年出生于英格兰汉普斯特德,父亲爱好音乐和美术,母亲是一名数学家和电气工程师。这让斯特雷奇从小受到艺术和理工知识的双重熏陶。
  
  他1935年进入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学习,毕业后做过物理学家和校长,并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对计算机技术产生兴趣。
  
  1951年1月,斯特雷奇第一次接触有储存程序的计算机并开始编写程序。1952年,他结束校长工作,成为英国国家研究发展公司的全职计算机技术研究员。
  
  同年夏天,斯特雷奇从姐姐那里得到灵感,利用同事、著名计算机科学家艾伦·图灵的随机数字生成器,开发出作诗程序,这是人类第一次利用计算机生成文学作品。
  
  斯特雷奇还编写过最早的计算机音乐软件。他于1975年在牛津大学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