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尔的伟大情怀

2019-09-02 06:54:20

  姓名:尼尔斯·玻尔

  简介:尼尔斯·玻尔(Niels Henrik David Bohr,1885年10月7日~1962年11月18日) ),丹麦物理学家,哥本哈根学派的创始人。哥本哈根大学科学硕士和哲学博士(PhD),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曾获丹麦皇家科学文学院金质奖章,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和剑桥大学名誉博士学位,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言:我不怕在年青人面前承认自己的愚蠢和无知。

  玻尔从1905年开始他的科学生涯,一生从事科学研究,整整达57年之久。他的研究工作开始于原子结构未知的年代,结束于原子科学已趋成熟、原子核物理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的时代。他对原子科学的贡献使他无疑地成了20世纪上半叶与爱因斯坦并驾齐驱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之一。

  世纪最伟大的争论

  玻尔与爱因斯坦的友谊,一直是物理学界最有趣的佳话,两人既是唇枪舌剑的对手,又是亲密无间的挚友。

玻尔与爱因斯坦在探讨学术问题

  1920年,年轻的玻尔第一次到柏林讲学,便和爱因斯坦结下了长达35年的友谊。也就是在他们初次见面之后,两人在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认识上发生分岐,随之展开了终身论战。只要他们见面,就会唇枪舌剑,辩论不已。1946年,玻尔为纪念爱因斯坦70寿辰文集撰写文章。当文集出版时,爱因斯坦则在文集末尾撰写了长篇《答词》,尖锐反驳玻尔等人的观点。他们的论战长达30年之久,直至爱因斯坦去世。但长期论战丝毫不影响他们深厚的友谊,他们一直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是最要好的朋友。1962年,玻尔去世时,工作室的黑板上画着当年爱因斯坦光子盒的草图,他还在从伟大对手那里寻求灵感的光芒。

  有人这样评价这场旷日持久的巅峰论战:“在人类科学史上,发生过许多次重大的学术论战,但论及双方的地位、论战的深入和影响,只有这一次才最有资格被称为巅峰对决。”

  难忘恩师情谊

  在一次实验室聚餐会上,玻尔聆听了厄内斯特·卢瑟福发表的长篇演说,被他的成就深深折服。1912年,他来到曼彻斯特,加入了卢瑟福的实验室,进入了量子力学的殿堂。导师卢瑟福觉察到玻尔的才华,所以给予他无私的关怀和最大程度的信任。有次,实验室的同事向卢瑟福请教问题,卢瑟福马上回答“去问玻尔”。渐渐地,“去问玻尔”成了卢瑟福及实验室全体人员熟知的口头禅。

  1937年,厄内斯特·卢瑟福逝世时,玻尔悲痛欲绝,他这样评价自己永远的恩师:“对我来说,他几乎是我的第二个父亲。”为了表达对恩师的怀念之情,玻尔给最小的儿子取名为厄内斯特·玻尔。

  玻尔的中国情结

  玻尔对中国的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深厚的感情。1927年,玻尔提出“并协原理”,其中大量使用了中国哲学中的辩证思想,即真理具有两个侧面,如同一枚钱币具有两面,每个侧面都是正确的,它们是对立的,又是并协的。1947年,因玻尔在科学上的杰出成就及贡献,丹麦国王封他为“骑象勋爵”,并授予其荣誉徽章。当玻尔为礼仪罩袍设计图案时,他选择了中国“太极图”,并写到“对立物是并协的”。

  同样,玻尔与中国人民也有着不解之缘。1937年夏天,玻尔夫妇和儿子汉斯·玻尔来中国访问,并围绕原子和原子核,在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发表演讲。1956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通过丹麦驻华使馆,向玻尔发出了邀请他访华的信件。信中写到“中国科学界工作者无不对您的辉煌成就表示尊敬和仰慕之意”。1957年2月,玻尔复信,表示“由于有不容推辞的事而不能去中国访问,我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