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宏观尺度上验证了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

2019-10-24 17:34:24

  美国物理学家制作了一个0.02英寸(约合0.5毫米)大小的小鼓。他们利用激光对小鼓进行操纵,在宏观尺度上验证了量子力学中的“不确定原理”。
  
  据国外媒体报道,物理学家最近在宏观领域验证了量子力学的“不确定原理”,该原理在能用肉眼看到的物体上发生了作用。
  
  “不确定原理”最早由著名的物理学家海森伯格(WernerHeisenberg)在20世纪初提出来的。该原理指出:如果去精确测定一个粒子的位置,那么就会干扰它的动量,位置测定的越精确,动量测定就越不准,反之亦然。
  
  从原理上来说,这个理论适用于所有物体(微观和宏观),但通常认为该原理只能在量子力学占主导地位的微观领域能检验到。在2月15日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物理学家描述了能够在用肉眼看到的小鼓上表现出的“不确定原理”效应。
  
  近年来,物理学家不断向着宏观方向验证该原理的适用范围。现在,美国物理学家TomPurdy和他的同事制作了一个0.02英寸(约合0.5毫米)大小的小鼓,制作该小鼓使用的是氮化硅陶瓷材料。
  
  他们把小鼓放置在两个镜片之间,然后进行激光照射。当光子从小鼓的表面反射回来时,就能对小鼓的位置进行确定。增加光子的数量,小鼓的位置确定性越高,但与此同时,小鼓振动的越厉害,这样又限制了动量的测量精度。整个装置都被放置在超冷环境中,以去除热涨落(thermalfluctuations)对量子效应的干扰。该发现或许能够在测量引力波的实验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