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创新,只能是个教书匠

2019-12-11 07:02:36

没有创新,只能是个“教书匠”
  
  最近看到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位将军跟随皇帝出生入死十几年,大大小小的战役参加了无数,自以为积累了许多功劳和经验,应该到更重要的位子上去,于是他向皇帝提出了自己希望升职的要求。皇帝把将军带到马棚,指着那些拴着的战马,对将军说:“你好好看看这些战马,它们也服役多年,为国家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可是他们至今仍然只是一匹战马。”
  
  看罢这个故事,我想了很久:马之所以为马,不能为将军;将军之所以为将军,不能提升到更高的位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只不过是在机械地重复昨天的故事,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创造性的发挥。
  
  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过:教师其实不过是一个简单的脑力重复者。在生活中也发现确实是这样,看看周围的许多教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对于自己任教学科的教材是滚瓜烂熟,说到某一个内容,不用翻书,也能够准确地说出在哪一页哪一行(因为我们以前的教材几十年都没有变),谈起经验更是滔滔不绝,还时常大言不惭地教训年轻的后生小辈:“我几十年都这样过来的,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你懂什么!”“应该这样做,那样做不行”。遇到不顺心的时候,他们就会很自豪地回忆过去,或者埋怨现在的学生“不是东西”。
  
  说实在的,我们许多教师就是这样,教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老是重复昨天的故事,要知道有时尽管教材是没有变化,但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啊,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届不同于一届,每一个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不一样,接受能力也不完全相同。我们面对的社会环境也是日新月异,教育环境更是今非昔比。而我们的许多教师抱着老黄历,凭着老经验,过去是这么讲,现在还是这么讲,甚至连语调都完全一样,即使是教了一辈子书,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教书匠,甚至还不能称为教育工作者。
  
  普通教师之所以是普通教师,而不能“更上一层楼”——成为名师或者成为教育家,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一种创新的精神。尽管他们是如此地熟悉教材,但是他们不熟悉学生,不知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所以几十年后还是默默无闻的一个“教书先生”。
  
  要做一个好教师,就必须正确面对新课程、新教材、新学生,面对时代的新要求。我们正处在一个日新月异、高速发展的社会,我们并不否定经验,但是单纯地凭经验是不行的。教师必须研究新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不断地组织新的教学素材,这些都要求我们的青年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唯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保证不被时代淘汰,才能上一个新的台阶,才能永立时代的潮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