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2019-12-01 13:15:05

  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使以前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深刻变革,这就要求我们对教师角色、教材使用、学生知识的获取重新定位。作为一线教师,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下面对有关化学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转变观念,积极应对

  转变观念是关键。教育的现代化,首先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新课改要求教学方法由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探究型转变,要求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为适应现代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变以往的传授者为促进者,学生管理者为引导者。积极主动改变单一的授课方式,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设计多种教学方法。

  二、转变教学策略,培养思维学生

  教学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智力的过程。传统教学过分依赖系统讲授和强化训练,而忽略各种能力的培养,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必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达到培养思维能力的目的。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可以选取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密切相关的科学内容作为探究活动的载体,活动形式以学生亲身参与探究过程为主;从过程来看,学生一般要经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查资料、验证、下结论的过程。探索能力是一个高层次的能力,对教师引导、学生自主要求极高,但在探究中学生的探索精神与创新能力得以发展,学生终身受益。

  三、营造激情、对话、开放的课堂

  教师与学生之间传递的是信息,信息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学习才能产生智能意义,才能变成学生认识结构中的知识,师生传递信息的主要场所是课堂,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也在此体现,因此,优化课堂尤为重要。首先教师要有亲切的教态,课前充分准备,讲解教学内容不死板,善于创设各种情境,唤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其次,在授课过程中,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提问、讨论,与学生对话,直接暴露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当堂解决,提高教学效率。最后,要研究新授课、习题课、复习课三种基本课型教学方法,不断创新课堂。

  四、研究教材,活用教材

  新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起点,以学生情境的创设为手段,因此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教”。但教材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大于教材。教学内容的范围是灵活广泛的,这就要求教师能站在一定的高度,整体把握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和整合。教书不是耍贫嘴、说笑话,也不是抖包袱、吊书袋。一切脱离教材,不切实际的调侃,都有哗众取宠之嫌。与此相反,只有博览群书,深挖教材,不断研究课标与考试说明,具备一桶水、一井水的知识功底,带着深厚的爱生激情,披文入情,把握知识要点,体会感情空间,才能理清教材思路,融会贯通。

  在化学实际教学中,我体会到两点:一是对教材内容不要补充过多、过难的知识;二是以实验为基础,老师应创造条件,多做实验,不要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能做学生实验的尽量不演示,或让学生走上讲台代替教师做演示,其他同学观看,讨论指出问题。

  五、研究学生

  新课改强调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采用谈话交流、问题检测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知识基本情况进行调查了解,补充或删减部分知识,设计适合自己学生的课堂教学安排,做到有的放矢的地备课和授课,增强教学有效性。另一方面,要研究学生心理,课下做好心理教育,构造和谐师生关系,使学生信其师从而重其道,也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思考身边的事,培养学生勤思考、爱动手的良好习惯。

  六、学习多媒体知识

  通过多媒体了解外界有关教育教学新信息,使其成为教师备课资料的一个来源。例如在《环境保护》一节教学中,可借助多媒体从网上找出很多环境被污染前后的对比照片,分析污染原因,讨论解决的可行性办法。通过讨论,学生印象深刻,环保意识明显增强。借助多媒体,也可使一些抽象的、微观的化学知识形象化,更易于学生接受。

  七、锤炼语言,勇于探索

  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学生的思想上留下印象,对学生习惯的养成影响深远。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语言的准确性,特别是化学用语使用。

  新课改要求把学生培养成探索、自主创新式人才,那教师自身首先要勇于探索,为学生树立榜样。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大胆改革,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者:王昌军

  来源:233网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