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课标卷Ⅰ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简析

2019-12-03 18:51:10

  作者:邓木辉

  2013年高考全国课标卷共有两套,其中一套(称卷Ⅰ)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等省共用,另一套(称卷Ⅱ)为青海、西藏、甘肃、贵州、吉林、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内蒙古等省市自治区共用。无论卷Ⅰ还是卷Ⅱ,其现代文阅读客观题为保持稳定仍延续了多年不变的做法:阅读材料仍为论述类文本中的社会科学类文章;仍然设置三道小题且每小题3分;仍然考查对文章重要概念、词句、内容等方面的准确理解;设题仍有文字游戏化倾向。以下对卷Ⅰ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略作分析:

  卷Ⅰ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阅读材料摘编自李学勤的《<老子>的年代》。从题目就可以知道,该文是论述类文本中的一篇社会科学类文章,主要阐述作者关于《老子》年代考证的相关看法及依据。

  考纲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是:“能阅读一般自然科学类、社会科学类文章。”“能阅读”的具体要求是:理解重要词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合理推断和想象等。现代文化阅读客观题往往通过变换说法来设置陷阱,如偷换概念、张冠李戴、无中生有、倒置错位、强加关系、混淆局部与整体、混淆偶然与必然、混淆已然与未然等。因此,做现代文阅读客观题的基本技能是:比较选项说法与原文说法的异同,特别关注说法不同的地方,因为有时说法大变而意思未变,有时说法小变而意思大变。要着重关注下列词语:①概念词,准确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②范围词,准确了解陈述或判断的数量范围;③动态词,准确了解事件事物进行发展的情况;④称代词,准确了解其指代的人物、事件、时间及范围等;⑤总领词,准确了解其领起的内容和管辖的范围;⑥总括词,准确了解其总结的结论;⑦因果词,准确了解何因导致何果,何果由于何因。要着重理解下列句子:总领句,即放在文章或段落开头领起下文或表达主旨的句子;总括句,即放在文章或段落的末尾总括上文或总结内容的句子;主旨句,即中心句,有时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有时在文章或段落的末尾,有时在文章或段落的中间,有时总领句、总括句就是观点句;结构复杂的句子;内涵丰富的句子等。做到这些,一般能正确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选出符合要求的选项。

  对卷Ⅰ的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评分标准的答案依次是:1.B;2.D;3.C。

  第1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B项的“如果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不明”对原文概括有误,原文是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这不仅仅指“时代不明”,故B为选项。

  第2小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D项的“……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与原文说法“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的意思及语气不同,“应该是”不等于“是”,故D为选项。

  第3小题要求选出“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有推断性质),C项说法“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颠倒因果,对原文理解推断有误——原文意思是《老子》早于《黄帝书》,《黄帝书》早于《申子》《慎子》《韩非子》;申子、慎子、韩非子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是因为《黄帝书》有地位有影响,而不是因为他们引用了《黄帝书》,《黄帝书》才有“崇高地位”——故选C。

  现代文阅读客观题选用社会科学类文章比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好些,因为语文是不分文理的科目,而文科生对自然科学类文章介绍的相关概念及理论相对陌生,这会影响他们对文本的理解及对选项的判断,会影响考试的效度与信度。

  从以上解析还可看出:现代文阅读客观题有文字游戏化性质。如第2小题D项将原文的“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变为选项的“……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这提醒我们:做现代文阅读客观题要关注这些变换说法的细枝末节(而主观题通常可以忽略这些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