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导学案

2019-12-02 14:40:17

  导学案作为课改十年来沉淀下来的一种教与学的操作工具,其实它更是一种理念,一种教与学的策略。那么,为什么十年之后,导学案会被更多的教育专家,教学管理者,教师所认可,并不断地被完善和修正,从而正在以一种更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形式出现,其优势主要由以下几点:

  1、导学案打破了教师独占课堂的格局,使师生均有了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学生在阅读、自学、讨论、交流、思考中提升了自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上次博文中《二力平衡》的目标来说:

  (1)举出生活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实例。

  (2)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归纳二力平衡的条件

  (3)通过讨论及合作学习会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这三条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具体地指明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样的方向性引领,使学生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2、导学案使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一直以来班级授课制的形式和大班容量的现状,再加上教师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使得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学习几乎成为一种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导学案这样的一种载体,教师在课前将本节课的要求、重点、难点以导学案的方式发给学生,学生通过对教材内容的预习完成导学案,不同的学生在完成导学案的过程对问题的理解、完成的程度是不同的,每一个学生对导学案的完成都是对自我的挑战,都能获得不同的满足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还是以《二力平衡》为例来说: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________。

  二、预习导学 ----- 不看不讲

  看课本20页1.2段回答下列问题

  1.平衡状态是指__________。举出生活中受到平衡力的实例?

  其中的“知识链接”和“预习导学”部分,看似简单的两个内容,对于部分学生来说仅仅能够起到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内容的目的,对于一些层次较好的学生来说,就会从中发现一个很大的矛盾冲突——不受力处于平衡状态和受力时处于平衡状态。这样的发现只有在这种导学案式的预习中,通过教师巧妙地问题设置和个性化的独立思考才能达到。

  3、导学案能够使得教师的指导更具有针对性。导学案分课前预习案,课中学习案,课后学习案。教师通过对课前预习案的批阅,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不理解什么,存在什么问题,从而使知道更具有针对性。像《二力平衡》这一节的预习导学案,设计的预习内容少,对于发现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尤其是学生在预习之后,是否能够准确判断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以及能够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所受的力,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需要精心设计预习题或问题,暴露学生的问题,然后做出针对性的点拨。

  来源:墨鱼斗的世界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