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16年河南高考历史试题:基于主干知识立足核心素养

2019-11-22 07:46:45

  【名师】

  贺志敏郑州外国语学校历史教研组长

  【点评】

  近年来,命制历史试题的最高原则是“注重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适度和考查学科素养与学习潜力”。今年的历史试题更加凸显这一特点,命题突出了主干知识,较为切合中学教学实际,同时又注重了思维能力的提升,体现了考纲要求的四大能力。

  试题难度适中,风格基本稳定

  1、从试卷结构来看,题目类型、问题设置和答题要求均未有大的调整,考生较易接受并能较快作答。从考查知识点来看,依旧按照通史体例,但中国史、政治史和经济史比重较大,文化史比重较去年大幅下降。

  2、难度总体稳定且略有下降:试题选用材料总量减少,尤其是学生较难理解的文言文材料大幅减少。材料简洁贴近教材,设问表述科学,作答指向明确,给出考生较多的思考和判断时间,有利于改变文综时间紧做不完的现象。

  突出主干知识,体现主题立意

  1、题目均在常考点和主干知识上设问,无偏难怪的知识点。在选择题中通过增加选项的模糊性,强调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不仅体现了历史学科的整体思维,也较好地解决了不同模块知识点的覆盖问题。

  2、试题设计上继续延续小切口、深分析的考查方式,通过以小见大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如25题以汉代画像砖考察古代中国农业,28题通过火柴洋布考察中外经济,31题通过贸易变化考察中国外交,40题以人口问题为主线进行古今联系等。

  强化思维创新,关注学科素养

  1、科学求真的证据意识:试题多以材料形式给出,考生要以教材中的客观史实和结论为基础,通过阅读归纳与分析论证,运用论从史出的研究方法解决历史问题。

  2、多维会通的思维能力:试题设计较少考察单一知识点,注重考察学生的整体史观和发散思维能力,如28、29、31、32、34、35、40、41、46、47等题目均涉及历史知识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尤其是41题的论题阐述,注重了问题设置的开放性和答题方法的多维性,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论证主题,在限定史实范围内自主建构历史阐释框架,并形成个性化的历史认识和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