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本素材挖掘与运用示例(三)

2019-09-21 12:22:26

  作者:牟玉均

  【素材示例】:鲁迅为国弃医从文。一个被称为“”的时代,鲁迅抱着医学救国的热情与理想东渡日本,开启其留学生涯。他从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看热闹的中国人,尽呈看客之态。他深受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壮,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于是,他放弃了医学救国的梦想,毅然选择了文学救国的道路,立志用手中的笔杆子来唤醒那些麻木不仁的、沉睡的中国民众的灵魂。

  【素材点拨】: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孰轻孰重?鲁迅无疑作了一番考量。但他却选择了后者,这样的选择却是何等的伟大。如果将国家比作大海,那么个人便是大海中的一滴水,这滴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枯竭。所以,此则材料可以适用“理想与现实”“选择”“转折”“价值”等话题或命题之中。

  【素材运用】:人生之路,常曲曲折折,坑坑洼洼,坎坎坷坷。当遇到障碍、困苦或迷路时,请告诉自己——学会转折。转折是否意味着放弃?是否代表着消褪?不,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信念,而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存活着、追逐着。风雨如晦,哀鸿遍野,“信念”二字曾经激励了多少青年人的拼搏;“救国”二字曾经点燃了多少青年人的激情。茫茫大海,一位少年,只身赴日,只为寻求医学救国的梦想。然而,一幕幕中国人围观中国人被砍头的画面深深刺痛了他那颗敏感、脆弱的神经。他深知,一个人即使有健全的体魄,体格,同样可以丢掉自己的生命。救国当唤醒民众的精神。是的,必须从思想上予以觉醒。他毅然决然的选择了用自己手中的笔,将笔触伸向底层,伸向触及灵魂的角落。他放弃了医学,并不代表他放弃救国的道路,相反,他却用自己行动,诠释了转折之后,用自己的人生矗立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的靓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