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离“盗梦”有多远?

2019-08-30 21:36:17

  前段时间热映的大片《盗梦空间》中,盗梦专家使用一种叫做“somnacin”的药物和一台机器,将一段意识上传至某人的梦境之中。那么,在现实世界里,有没有可能读取梦境,甚至植入意识的方法呢?

  主要武器:

  大脑成像还原记忆

  现在从外界“读取”人类大脑信息的方法首先是核磁共振成像,其原理是读取人类大脑活动时血流的情况。一般的方法是让受试者看几个图像,分别记录他看这些图像的大脑成像,通过机器分析这些成像的模式。然后再让受试者回忆其中一个图像,通过分析他回忆时的大脑成像,就可以知道他在回忆之前看到的哪个图像。

  偷取梦境:

  图像嘈杂很难提取

  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通过大脑成像重建简单的黑白图像。但重建人的梦境是很难的,科学家神谷之康说:“睡觉时的磁共振图像过于‘嘈杂’,我们现在正在试图找到如何把睡觉时的大脑图像提取出来的方法。”

  读取意识:

  完全做不到

  单依靠目前的科技,大脑在思考时是如何处理信息的还未被很好理解,更不用说“解码”了。现在,科学家还无法用仪器捕捉住一种任何大脑中的想法,哪怕是最明显的想法。像《盗梦空间》描述的那样轻松地把几个人的大脑连接起来的技术,还影儿都没有呢。

  植入观念:

  “白熊效应”土法上马

  现在虽然还不能“植入思想”,但有一种叫“大脑起搏器”的东西,可以被植入脑细胞中,把电信号输入到大脑的某些特殊部位中。它被用来治疗癫痫、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或许有一天科学家能够用它影响人们的意识。

  不过,高科技不能做的事,或许可以用“土法”做到。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魏格纳和同事们用了几年的时间做这个实验:他们告诉人们不要去想“一只白熊”,却发现人们总是会想到白熊。魏格纳发现,当人们试图压制某种思想时,会更加多地想它。魏格纳把这种现象叫做“反弹现象”,或“白熊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