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探讨

2019-11-20 07:22:30

  1.引言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更新,历史教师的任课要求也有了很大变化,因此,一些习惯传统授课模式的教师无所适从,不能很好地达到新课改的教学目的,完善教学理念。在这个背景下,教师如何提高自身的历史任课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思路,摸索最符合新课改要求下的教学模式,将自己储备的历史知识、文化、素养有效地传达给学生,成为贯彻高中历史课程教学的新要求。因此,教师如何在适应新形势的情况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教学理念、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成为历史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2]。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对高中历史教学现状进行了理性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

  2.高中历史教学现状的理性反思

  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各高校纷纷为教师配备计算机设备,应用多媒体、幻灯片等进行教学。这的确为教师提供了很大方便,同时减少了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师只需按照幻灯片所准备的课程教学即可。但是,在实际的历史教学中,由于历史的抽象性,学生对时间的概念模糊,不能建立良好的历史时间框架,导致教师的历史授课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之借助多媒体的有限性,教师只是将幻灯片上的知识灌输给学生,不能充分发挥灵活多变的教学技巧,导致学生对课本知识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反思自己,一味应用这种“高科技”设备授课,能否真正提高教学水平,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否会有所提高?不言而喻,历史这门课程,本该借助相关历史事件、历史背景活跃课堂活动氛围,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依赖多媒体这种教学模式,就必然使我们的历史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教师单方面授课,只能达到完成课堂任务的目的,而学生却被动地接受知识,知识得不到良好吸收,更达不到新课改对历史课程教学的要求。因此,如何避免学生及家长对历史课程的忽视,熟知历史是了解我国悠久的传统文化,从而培养自身的性情,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前提,不仅仅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因此,改善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3.高中历史教学对策的合理构建

  (1)改变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模式,通过添加新元素辅助教学。新时代的历史教学不仅仅要应用多媒体教学,更要呈现出教学方式内容的多样化、科学化:体现在不再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培养学生接受、吸收和反馈知识的能力,从而达到“我接受—我学习—我喜欢”的教学效果。加强师生互动,为学生提供自我发挥的平台,发挥其自主想象力,激发学生自由探讨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培养学生通过自己查阅资料,谈谈对历史事件的基本看法,并根据课堂需要进行辩论,将一些历史事件、社会热点、人文素养融入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让学生在自我学习、自我参与、自我讨论的过程中对历史课产生浓厚的兴趣。

  (2)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地位。授课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引导学生参加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特别在21世纪的今天,信息资源极度发达,只要教师正确指导,每位学生都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发掘更多的教学资源;提供更多与历史课程相关的信息、文化及背景环境,让每位学生都发挥自己的优势,投入历史学习中。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关注历史事件,总结各大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并结合新时代的人文素养,教育学生理性爱国。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能引起他们对历史课堂的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历史课堂的授课效率。

  4.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设计

  如今历史教材的编排,多因版本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编排顺序,而有些历史教科书并不是根据历史事件发生前后的顺序排版的。因此,如果教师仅仅根据教材的编排顺序就不会灵活变通地进行授课,不仅会增加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发生顺序及事件变化的理解难度,更不利于增强授课效果,达不到新课改对历史课程的教学要求。因此,教师可斟酌自己的授课内容,灵活安排自己的授课顺序,对相关历史事件进行扩展和补充。为历史事件的发展顺序提供一个适宜的框架结构,让学生有条理、有顺序地了解、学习历史事件,从而以有背景、有顺序、有根据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接受并热爱学习高中历史课程。

  5.结语

  总之,为了更好地达到新课改要求下的历史授课目标及更好地发扬新课改下的教学精神,充分激发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必须不断要求教师改进其授课方法,去粗取精,发挥其自身的任课技巧,从而在满足新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的同时,不断提高高中历史课程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