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对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

2019-11-18 14:35:25

  摘要: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关注现代物理科学技术的新科技、新成果、新动向,都能使使学生真正了解到物理知识的实用价值,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愉悦的情感体验过程,让学生感悟到实际生活中的物理的奇妙和规律,从而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科学知识的最大潜能,真正实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反思;科学探究

  新课程下的中学物理课程标准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强调科学探究过程”的课程理念,教学既要重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重视知识、技能的形成过程,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中应以科学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一、课前备课

  备好课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要求教师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要有较强的理解、处理教材的能力,要有较强的了解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能力,要有较多的可供选择的教学方法。传统物理教学过于强调知识教学,老师备课时侧重于根据教学大纲备教材,因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性、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诸如情感、兴趣、意志和价值观念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现代物理教育理念倡导让学生自己在创设的教学环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获取难忘的体验。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需要有一桶水,只有不断学习,继续学习,才能使自己盛满着一桶水。古诗云: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通过广泛借鉴,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边教边学,边学边教,才有助于融众家智慧于自己的教学中。教师在备物理教材时,既要钻研教材,更要超越教材,灵活运用,关注、吸收生活中鲜活的素材,并及时整理,融合到教学中,教师才能充分发挥教材的功能,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课堂授课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物理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学习课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

  例如:学习机械能知识后,在学习内能的知识时,教师:自行车刹车时人和车的动能突然减少,是动能消失了吗?刹车后我们发现自行车的刹车橡皮和钢圈变热了,这是否表明刹车时自行车的动能转化成另一种形式的能了呢?这种引入课题的方法,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容易被学生接纳。

  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学生在物理课程中科学探究类型主要突出实验性探究。教学时,根据不同教学内容,安排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设计实验、学生动手实验等,通过实验进行“教师引导下的探究、分工或分层进行的探究、小组合作式的探究、完全开放式的探究”探究过程中,设计实验是探究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三、课后反思

  教师的授课必先确定授课的内容是什么,重点、难点如何把握,时间和内容如何合理的分配。但在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深度与浅度相差悬殊,师生互动交流并不融洽,教法与学法相脱节的现象发生。通过对一堂课或一个单元的课后反思,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失误,可对下一知识点的教学产生催化的作用。

  例如:在《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一课中,不管是落体规律的探究还是斜面实验的探究,都贯穿了“观察—猜想—数学推演—实验验证—修正—外推”这种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以知识为载体,以实验为手段对学生进行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让学生在实验和数学推演的过程中体会科学方法,产生对科学探究的积极情感。

  美国学者巴里斯和爱丽丝在《培养反思力》指出,“反思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进行良好的教学也具有重要作用。”“反思型教师能通过观察自己学生的行为和自己的行为经常进行自我评价”。课后反思自己的备课与课堂教学,记录自己的感受、体会、评价及修订,总结积累教学经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样对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有利于优化下一节、下一轮的教学,又便于及时弥补教学中的不足之处,不断充实自己的教学功底,切实提高教学水平。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物理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聚在一起,认真学习课改理论,积极探讨物理教学,并进行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心得,然后再应用于具体的物理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