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杜甫学作文

2019-11-01 12:17:41

1 2 3 下一页

  作者:潘世流

  杜甫诗作内容深沉蕴蓄,感情起伏跌宕,语言或瑰丽或平易,他“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炼字风格和严谨作文态度更值得我们提倡和学习。

  凡读过杜甫诗作的,字里行间无一不感受到他那滚烫着沉郁顿挫的诗情。这风格的形成缘于一字:爱。江山社稷的安危永远是他的牵挂,这是大爱。儒家提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杜甫则“穷”“达”都想兼济天下。我们换句话说杜甫作诗选材首先来自社会最触目惊心的现实,倘若别人也写曾过这样的题材,则远远没有他直面和深远,只有他——杜甫,敢于直面社会现实和人心深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是他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后的欣喜若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杜甫看到自己儿子饿死家中控诉的深深不平;“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杜甫茅屋被秋风所破引发救济苍生的情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年少登高的豪情壮志。诗人不仅不回避每一次喜怒哀乐的经历,相反一一将其提炼升华到更高的审美境界,尤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那是真正意义的担道义泣文章。如果关心国家和百姓大众是属于“大我”之爱,那么关注内心和自我则是“小我”之爱。杜甫一直笔触人情冷暖和坚守内心呼唤,对“小我”之爱的描写也从内心出发又回归内心,真实再现,将自己的主观感受真实隐藏在客观的描写中,行云流水,没有半点牵强附会,从不隐瞒真相,完全让事物自身去打动读者,读来犹如“夜雨剪春韭,新炊间黄粱”那样鲜脆可口。乐就乐满怀,即使战火纷飞,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纵是悲苦沉重,亦能开阔厚重,如《登高》。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同样是家国百姓,同样是世道人情,为何杜甫能写得如此惊心动魄荡气回肠呢?那是他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高超的至死追求的语言表现能力。

  杜甫追求辞藻瑰丽,语出惊人。凡稍微读懂古诗的人都知道,律诗讲究颔联颈联对仗,首尾一般不要求对仗,绝句一般首尾联也不要求对仗。然而杜甫作诗力求完美,有很多诗作首联或尾联也押韵,“昔闻洞庭水,岳阳楼”(《登岳阳楼》)“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绝句》)等首联押韵;“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宿府》)等尾联都对仗。更为称道的是被誉为千古第一律诗的《登高》,这首诗每一联每一字都是精心雕琢而成,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不仅对仗,而且还句中对,上下合拍,色彩分明,更为惊叹的是尾联“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也对仗,而且信手拈来,自然工整。联联对仗,同押一韵,和谐音律之中倾诉了诗人漂泊无依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像一块棱角分明的珍珠,难怪明代学者胡应麟在《诗薮》中推重此诗精光万丈,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这种逐字斟酌追求卓越的炼字风格和完美的表达之于时下粗制滥造生搬硬套,树立了一个典范。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