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构筑绿色长城

2019-11-20 12:41:16

倾力构筑绿色长城
  
  ——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区中段采风
  
  我国东北、华北、西北(简称三北)地区是全国生态环境最脆弱、治理最艰巨、建设最繁重之地,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总面积1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85.2%;区域内水土流失面积高达2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67%。
  
  这里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核心区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三北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就没有全国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我国生态良好,重点在三北,难点在三北。
  
  7月25日,在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将启动之际,我们来到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区中段山西省朔州市,一个荒山披绿、满目葱笼的“塞上绿洲”正在崛起。
  
  平鲁:投巨资建绿色屏障
  
  从大同市驱车出发一直到朔州市平鲁区,沿途连绵不断的绿色长廊,郁郁葱葱,就像一幅绿色水墨画,渲染开来。
  
  平鲁位于三北防护林工程项目区中段,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十年九旱,降水量少,平地有沙皆走石,荒边无树鸟无窝曾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平鲁之长在煤炭,之短在生态。不要一支独秀、满目荒凉”。平鲁区局长高元官说,要改善生态,特别是要快速见效,必须调动全民参与、全社会造林,采取以黑补绿、多方筹措的办法,投巨资、倾全力、超常规推进造林绿化。
  
  自2006年开始,平鲁坚持以长补短,把所有可用财力全部造林绿化,到2010年,区财政累计投入造林绿化资金10亿元。2011年投入5亿元,占当年财政总收入的20%,乡镇、机关单位累计投入1.1亿元,煤炭企业投入4亿元。
  
  同时,还出台各种政策,激励农民种树。造林大户刘恒泰就是其中之一。2002年政府无底价拍卖荒山,他将自己养羊的百万元收入,全部投资于种树。
  
  “植树造林是件好事,不仅山变绿,下雨不再发洪水,还有政府补助,越干越有劲。”刘恒泰说,以前种树全让羊啃了,山上光秃秃的,一下雨就发洪水。现在,大家意识都提高了,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种树年年成活。
  
  今年,刘恒泰的2万亩油松、樟子松等,由于雨水充足长势良好,栽种的樱桃已挂果,为他兴办农家乐和采摘打下基础。在平鲁,像刘恒泰这样的造林大户还有很多。
  
  自1978年被列入三北防护林工程,平鲁人不懈的植树造林,使解放初只有成片林400多亩达到现在的100多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8.64%,林木绿化率上升到31%。
  
  “力争到2015年林地面积达到150万亩,建成百万亩绿色屏障,把平鲁打造成山西的挡风墙,黄土高原的绿色生态长城。”高元官信心十足地说。
  
  右玉:山上治本变塞上绿洲
  
  “觉悟加义务,镢头加窝头。”靠着一张铁锹两只手,右玉打了一场旷日持久、艰苦卓绝的造林绿化“战争”。
  
  “种树投入多,回报少,但只要想做,再难也会坚持。”这是右玉县中心乡石炮沟的王占峰,对自己30年如一日植树造林中艰辛困难的概括。
  
  初生牛犊不怕虎。1982年,20多岁的王占峰不顾家人反对,放弃自己红红火火的旅馆事业,硬是一头扎进荒山种树,吃住全在山上,靠自己一点点背水,将3000亩不毛之地浇灌出一片“绿海”。
  
  “现在,荒山变宝藏挖不完。栽种的杏树已开始显现经济效益,搞采摘和林下养殖牛、鸡,一年收入4—5万元。国家发的林权证可以抵押贷款。”王占峰乐呵呵地说。
  
  右玉属于“三北”地区长城沿线潜在沙漠化区域。三北防护林工程启动以来,右玉人坚持科学营林与综合治理相结合,采取“阳坡柠条阴坡松、沟底河岸沙棘林、通道村镇栽杨柳、林中进草草间林”的建设模式,大规模集中连片治理,使昔日遍地荒山秃岭的“不毛之地”变成处处生机盎然的“塞上绿洲”。
  
  据统计,右玉县营造大型防风林带300多公里,完成荒山荒地造林108万亩,封山育林15.3万亩,全县有林面积达到150多万亩。沙尘暴天数比解放初减少了50%。
  
  “山上有了树,等于修水库”。荒山植树造林,改善了右玉“一刮风就起尘,3—4天才结束”的场景。杨千河乡南崔家窑乡村村民的余晓兰如是说。
  
  为巩固林业建设成果,右玉县配备专兼职护林员358名,设立管护站,使山山有人看,处处有人管,并实行谁种谁有,谁有谁管。同时,还开展打击破坏森林资源专项活动,使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胡利娟)
  
  《科技日报》(2012-8-2十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