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教学法与中学数学教学小论

2019-11-03 18:22:47

1 2 3 下一页

  思练中学/刘献超

  摘自:《心城教苑》

  发现教学法与中学数学教学从关键字眼上发现含而未露的情境;从概念的理解中去发现多向辐射情境;从数量关系上去发现平衡共处的情境;从条件结论的依存性发现和谐一致的“情境”;四种深入问题情景培养发现能力的方法。使得公司总课题组在创设问题情境方面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提升阶段。

  问题的提出

  在学习中,学生的主要任务不是接受和记住现成的知识,而是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教师的主要任务也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而是为学生发现知识创造条件和提供帮助。教育是经验连续不断的改造与改组,少年在学校的学习固然包括学习现成的书本知识,但更主要的是自己进行探究、发现。对强调学生接受现成知识的“传统教育”来说,特别强调通过教学唤起少年的思维,培养他们的优秀的思维习惯和思维能力,提出根据人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来安排教学过程。这种要求与发现教学法的要求是基本一致的,思维过程包括情境、问题、假设、推论、检验五个环节,教学也应该相应地分成五个步骤。培养学生探究精神,独立解决问题和预见未知的能力。

  因此,我提出了如下步骤:①教师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概括结论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各种现象的显著特点并逐步缩小观察范围,把注意集中于某个中心点;②引导学生提出假说并加以验证,推导出概括性结论。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对各种信息进行转换和组合,以确定假说。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交流,以事实为论据验证假说。在这个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不断地对假说加以修正和完善,最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与此同时,要让学生分析思维过程,弄清并记住自己在这一过程中是怎样思考、怎样得出结论的。以达到既获取了新知识又学到了思考方法之目的;③引导学生将获取的新知识通过自己的发现得出的结论,纳入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的适当位置,并运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使其得以巩固和深化,形成迁移能力。知识的最初发现、创造需要漫长时间,但是心理学研究表明:在课堂中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进行再发现时,通过采取适当的策略,可以把时间大大缩短,从而使发现的效率不至于太低。

  因此,我提出了提高发现效率的五种策略:①不要求学生再现知识发现的全过程,而对之进行“剪辑”,使之缩短;②对发现难度太大的知识,适当降低其难度,使之对学生来说虽然仍有一定难度但却通过努力能够完成;③将知识的原先发现过程中经历过的众多的岔道、可能性,精简为少量的岔道、可能性。④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先进教学手段增强情境创设的容量,进而缩短导入问题的时间。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反馈,我渐渐感觉到在有关环节上需要提高认识,改进做法。比如,本课题组重点研究的情境创设的艺术性与如何深入问题情境去发现数学结论等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以“问题”的形式引路的。因此,对问题设置的把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在课题内的研讨课上,我们就多次发现由于对提问的切入点把握不当,造成了师生配合的不协调甚至教学秩序的严重失控。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本身的兴趣;关注发现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因为这种发现方法和探究方式是解决各种问题以及将来进行科学探索时所需要的,一经掌握就具有迁移价值。

  发现法问题的提出必须关注“最近发展区”

  上文讲到,发现教学法中教师对学生思维推进的调控主要是依靠“问题”作杠杆来实现的。往往一个不合实际的、空泛的提问会将学生的思维引进迷茫、不知所措的境地,只有依据一定的原则、精心设计使学生的思维进入并始终处在一种数学情境之中,处于教师所激发形成的“思维场”中体验思维的问题,才是发现教学法所期望的,这些问题是由教师经过科学度量学生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后,而提出的切中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只有这样的问题才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情境中,才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体验发现新知的感受,分享“成功”的乐趣,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创新发现的氛围之中。那么,什么样的问题才是切中学生“最近发展区”,提问又有哪些原则呢?我还是先来研究一下“最近了展区”的问题。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20世纪30年代初,研究如何正确解决儿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时提出的。他认为,“儿童在成年人指导和帮助下演算习题的水平与他在独立活动中便能演算习题的水平,二者之间存在着差距,这个差距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是通过“最近发展区”来联系并进行转化的矛盾统一体。在一定的现有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就会有一定的潜在发展水平,这中间的差异和桥梁就是“最近发展区”,即“现有发展水平”----“最近发展区”----“潜在发展水平”是三位一体的。“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体现了教学与发展之间的内部联系,强调了教学在发展中的主导性、决定性作用,即学生的发展来自于合作,来自于教学。实践证明:低于现有发展水平的提问会减弱学生求知的兴趣,高于潜在发展水平的提问会使学生摸不着头脑,同样抑制学生对新知探求的积极性。因此,发现教学法中的问题的提出既不能低于现有发展水平,也不能超过学生的潜在发展水平,发现教学教学法中问题的提出必须切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