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千年话荆公

2019-10-30 22:26:09

雷江
  
  北宋积贫积弱,是我国最窝囊的封建统一王朝之一,后来被金国灭掉,太上皇和皇帝都成了坠下囚。可是宋朝末年就有人造谣中伤说:这是因为有个奸相枉改前朝制度,伤了国家元气。他们眼中的“奸臣”,竟然是深受今天我们尊敬的大家、大文学家王安石。
  
  王安石(公元1021-1056年),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安石早年读书刻苦,儒家经典、、诸子百家、医书、小说,无所不读。因为用心读书,常常不修边幅。家韩琦误认为他懒惰,曾经当面加以指责。王安石一笑了之。韩琦后来明白了真相,又称赞不已。王安石的才学就是靠这样的苦学得来的,他在《伤仲永》一文中告诫世人:天资再发了,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能成才。可惜这一切,都被封建顽固士人看作是收买人心的勾当,就如王莽早年一样。
  
  王安石才学过人,深受文学家欧阳修的赏识。他21岁就高中进士,随后当了十多年的地方官。在此期间,他兴修水利,改善交通,并进行了改革的实验。他的名气渐渐大了起来,受到的非议也多了起来。但是他毫不在意,满怀激情地吟道:“不畏浮动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他还只是个地方官,却已经站在了当时思想上的最高层。后来王安石奉旨进京,写下了《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洋洋洒洒万余言,阐述了自己的主张,可惜并没有受到重视。不过这份“万言书”,却成了作者的传世政论名篇。
  
  宋神宗即位后,王安石得到重用,出任宰相,随即推行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变法虽然遭到了保守派的抵触,甚至一些正义之士也对新法心存误解,不过还是取得了初步的成功。王安石自豪地说:“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浪淘沙》)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了蝗灾和旱灾,保守派趁机大做文章,说变祖宗之法触怒了上天。连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宋神宗废除新法。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回乡了。不久他又受召复出,可还未重振变法的旗鼓,天空就出现了彗星。迷信的顽固势力将这种自然现象指控为不祥的预兆,并四处兴风作浪。王安石孤掌难鸣,加上儿子王雯又不幸去世,他终于悲愤交加,再次辞官而去。王安石疲倦了,一片消沉的阴云,在他宽广的心谷冉冉升起,他挥笔写下了这一千古词作篇: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
  
  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
  
  千古凭高,对此漫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人多年的从政经历,让他对北宋王朝的体制和社会弊端有深刻了解,想要改变却又无能为力,他对国家的命运的前途陷入了深深的忧虑之中。是日,他登上金陵高处,面对如画江山,联想到六朝以来历史的沧桑巨变,不禁感慨万端,他不只是在怀古,更是在讽今,可是,又有谁能听见他悲愤的呼声呢?
  
  在政坛上,王荆公是孤独的;在文坛上,他又何尝不是这样?王安石既有家的敏锐,又有文学家的直爽,所以他的文章立论新奇大胆,常为他带来意想不到的攻击。请看:
  
  明妃曲(其一)
  
  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脚垂。
  
  低徊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归来却怪丹青手,入眼平生几曾有;
  
  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
  
  一去心知更不归,可怜着尽汉宫衣;
  
  寄声欲问塞南事,只有年年鸿雁飞。
  
  家人万里传消息,好在毡城莫相忆;
  
  君不见咫尺长门闭阿娇,人生失意无南北。
  
  他一反前人“昭君出塞”的陈词滥调,要王昭君在异邦好自珍重,不要忆念家人,徒添伤悲,因为“人生失意无南北”。结果当时的评论办一片哗然,用今天的话来说,简直成了“”。就是那些真心拥戴他的人,也不禁叹息:荆公太固执己见了,太口无遮拦了。
  
  在文学方面能真正理解孤独的王安石的,也许还首推与他政见不合的苏东坡。传说苏东坡最初是不大把王安石放在眼里的,见王安石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遍地金”的咏菊诗,不无讽刺地续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因为菊花就是干枯了,也还是挂在枝头上的啊!后来苏东坡贬官黄州,发现了菊花遍地的异景,才被王安石的见识广博所折服。
  
  王安石擅长写绝句,前人评价说他的绝句“得意处超过苏黄”(北宋大诗人苏轼、黄庭坚)。苏东坡有一次游西太一宫,无意中看到了两首题壁诗:
  
  (其一)
  
  柳叶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
  
  三十六陂春水,白头想见江南。
  
  (其二)
  
  三十年前此地,父兄持我东西。
  
  今日重来白首,欲寻陈迹都迷。
  
  这个高傲的才子注目良久,深深被这两首言浅意深的六言绝句倾倒,他知道此等文笔必出自王安石之手,感叹道:“这个老头子真是个野狐精啊!”言外之意,是说人间恐怕没有人还能写出这样清闲脱俗的文字的。既有对王安石才情的叹服,又有惺惺相惜的感慨,带着一丝幽默,几分调侃。
  
  然而,王安石在文坛上究竟是孤独的,这一方面是由于保守者的偏见,一方面也因为他的诗文以气势见长,较少注意以情动人。晚年他隐居家乡,诗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作出了许多情味俱佳的小诗,如: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些作品字斟句酌,意境深邃,以艺术见长,受到不少人包括他的政敌的好评。他在上失败了,可是在文学上,他找到了永恒的归宿。
  
  可这又有什么用呢?王荆公的志趣本来在于济世救国。后来旧党执政,尽废新法,孤独的王安石终于忧愤身亡。近千年过去了,因为有了我们,王荆公已经不再孤独。而那些当年对他指手画脚的小人,却早已灰飞烟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