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能力型试题例析

2019-10-23 21:19:31

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国家要求教育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且这一要求已反映到中考中来,现对有关这方面的中考试题举例加以分析。

  一、信息给予题

  这类习题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利用信息定向解决未知问题,同时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图1 乙炔发生器

  例:电石是灰色块状固体,化学式为CaC2。焊接金属(水焊)时使用的乙炔(C2H2)气体,就是由电石发生下面反应生成的:

CaC2 + 2H2O = Ca(OH)2 + C2H2↑

  通常使用图1所示简易装置。

  (1)根据上述推断乙炔有哪些重要性质?(2)若在实验室用电石制乙炔时,可采用制取氧气、氢气中哪种装置?采用哪种收集方法?(标准状况下乙炔的密度为1.161g/L)

  分析:根据信息,发现反应物有水,显然生成的乙炔难溶于水,且能在空气中燃烧。因为两种原料是一种固体和一种液体反应生成一种气体,所以可以用制氢气的装置,根据其密度、溶解性可选择收集方法是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

  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试题

图2 浮力问题

  这类习题将已有的课内和课外知识或相关学科知识联系起来,横向渗透,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分析综合知识的能力。例:在一只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漂浮着一块木块,如图2所示 。往烧杯中加少量某种固体物质后,木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变大(假设此过程中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加入的固体物质可能是( )。
  A.Fe
  B.Cu
  C.Ba(OH)2
  D.Ba(NO3)2

  分析:木块浸没在液体中的部分受到向上的浮力,对于漂浮在水中的物体浮力的大小恰好与物质所受的重力相等。当木块不变时,浮力不变。木块排开液体体积越大,该液体的密度越小。加入某固体后引起木块下沉,即液体的密度变小,在液体体积不变时,密度减小就是溶质的质量减小,根据发生的化学反应,确定应选C。

  三、培养创造能力的试题

  :要验证Fe,Cu,Ag三种金 属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的相对位置,应选用哪些试剂?进行几步操作?设计一个可行方案。

  思路: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Fe,Cu,Ag的相对位置为Fe,(H),Cu,Ag要验证该顺序须证明:(1)Fe比(H)活动性强;(2)Cu比(H)活动性弱;(3)Cu比Ag活动性强。对此解题思路,可行方案不止一种。

  解1:选用试剂:铁片、铜片、稀盐酸、硝酸银溶液。

  步骤:1.将铁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有气体放出,并验证为氢气。

     2.将铜片放入稀盐酸中,观察是否发生反应。

     3.将铜片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铜表面是否有银附着。

  解2:选用试剂:铁片、稀盐酸、Cu(NO3)2溶液、AgNO3溶液。

  解3:选用:铁片、银片、稀盐酸、Cu(NO3)2溶液(解法2,3步骤略),比较上述方法,方法2,3都需要反应产物铜参加下一步实验,操作步骤多,因此,解法1最简单、最理想。这类习题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分析、设计和创造能力。

  四、应用试题

  这类习题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问题的一类试题,如环保应用题,工业生产、生活应用题等,能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例:如图3,在河边有A,B,C,D四家工厂向河中排放废水,若每个工厂的废水中含有NaOH,HCl,MgCl2,Na2CO3四种物质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该河流的污染状况进行检测,发现:A处河水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B处河水出现白色浑浊;D处河水有大量气泡产生;E处河水澄清,经测定pH为7。

图3 河流示意

  (1)试推断B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污染物是____。
  (2)F处河水中含有的溶质主要是____。

  分析:此题是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有关环境保护问题的试题。D处产生大量气泡,由题知C,D两厂排放的废水各含HCl和Na2CO3中的一种。它们反应后生成NaCl,CO2和H2O,而A处河水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A工厂排放的废水中一定含NaOH,而B处出现浑浊,说明B工厂排放的废水含MgCl2,它们反应后产物为Mg(OH)2和NaCl,但E处河水澄清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说明NaOH有多余,而F处河水澄清且Ph=7可知C,D两厂废水反应后HCl多余且与NaOH恰好完全中和,反应后产物为NaCl和H2O,由此推断F处河水中主要溶质是NaCl。

  总之,中考的改革必将向着:有利于知识转化为能力;有利于激发创新精神;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向发展。望广大中学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能够共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