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四大变化会“影响”中考志愿填报

2019-11-18 13:21:28

  中考的脚步越来越近,如何填报志愿,已经摆到了毕业生的面前。5月4日8:00至8日20:00,武汉市的考生将正式填报中考志愿。第一批志愿中,如何合理选择省级示范高中?填报志愿时,如何避免“高分低录”的尴尬?……带着这些问题,近日,记者专访了武汉市招考部门,以及武汉十一中、一中、十一初中经验丰富的老师们。

  四大变化“左右”志愿填报

  高中生源减少1万余人

  今年,武汉市预计有8.16万名初中毕业生,比去年少了约1.4万人。而武汉市普高招生计划为4.08万人,其中,优质高中(省、市级示范高中)招生3.1万人,优质高中录取率为77.7%,比去年增加了约5%。

  有资深班主任建议,对于一些成绩中等,或1月、4月调考成绩在省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线上下的考生,在填报第一批志愿时,可酌情考虑跳起来“摘桃子”,毕竟生源减少,读好高中的学生比例增加了。

  “跨区报考”需谨慎

  今年,武汉市重点高中分配生“扩容”,由去年占学校指的30%调整为35%,总人数增至约4100人。同时,除武汉二中、汉铁高中等少数“省示范”高中计划不变,仍为招生540人外,多数“省示范”高中的招生计划均有减少。如华师一附中去年为580人,今年为550人。三中去年为540人,今年减为500人。十一中去年为540人,今年减为480人。

  此外,今年中招,“分配生候选考生”可享所报高中“指令线”下40分(含40分)优录,对考生的优录幅度比较大。这样,往年分配生由于未达到最低“优录线”的现象有望减少,使得分配生“空余指标”转入“指令生”计划的可能性降低。由于“分配生”扩容挤占指,且“分配生”仅限于本区考生,这使得借助“跨区报考”进入上述名校的难度增加。因此,今年填志愿时,跨区“冲”省级示范高中(尤其是老牌“省示范”高中)宜保持谨慎。

  网报新规易造成扎堆

  “在填报志愿时,初中生也容易跟风,看到班上好友报了某校,其他同学也常常跟着报。”武汉一所初中班主任柳老师透露,今年中考,武汉首次推行“网上报名”新规,中心城区考生网上报名可自行选择地点填报,与高考“网上报志愿”有些类似。

  “今年,中招志愿草表不用上交,考生填报志愿后,可对老师和学校保密,使中考生填报志愿有了更大自由度。”柳老师说,但也容易造成“志愿扎推”形象,尤其是冲刺外区“热点高中”时,“毕竟,考生在本区内排名是清楚的,但在外区热点高中内的排名则不大清楚。”因此,考生填报志愿时,宜保持平和心态,不要有“跟风心态”,依自己的排名合理定位。

  华科附中晋升“省示范”

  今年,华科大附中跻身“省级示范”行列,学校在普高类志愿由“第二批”调整至“第一批”。按规定,华科大附中面向武汉市中心城区招生。

  此外,今年,省、市级示范高中继续执行合并为一条“示范高中资格线”,取代以往的“省示范”和“市示范”资格线。录取时,所有省、市级示范在“示范高中资格线”上按计划和志愿组织学生入学。

  “相比去年录取情况来看,执行新的‘划线办法’后,省市级示范高中不再征集志愿。录取时,严格按志愿录取,录取中刚性更高,考生第一志愿‘含金量’也更高了。”武汉市招考部门负责人表示,对跳起才能“摘桃子”的考生来说,今年填第一批志愿时,也要谨慎。因为,一旦冲击“老牌”省示范高中失利的话,很可能“落选”到第二批(即市级示范高中)录取。

  与此同时,由于取消“省示范”录取资格线,相当于取消了一些“摆尾”的省级示范高中的“保护线”,也取消了对“落选考生”的保护,少了省级示范高中征集这一政策。因此,对成绩中等的考生来说,填第一批志愿时,不妨选择“摆尾”的省示范高中,成功几率今年会增加。

  第一志愿填报宜紧不宜松

  从最想去的高中填起

  “先考虑省级示范高中,再选市级示范高中,最后挑一般公办普高。”昨日,武汉一初慧泉中学副校长郭友平提醒,填报普高类志愿时,应从最好、最想去的高中填起。

  “志愿填报最好一次性到位,而成功率有多高可算出大概。”一位初三老师介绍,每年中考,“同分不同命”现象时常出现,主要原因是“学生填志愿时不知如何自我定位”。事实上,每年初三举行的1月、4月调考,除让学生进行练兵外,其成绩也是学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

  “首先是大致定位。”该老师介绍,每年招生除少数顶尖高中外,多数学校的生源主要来自本区内。因此,考生可结合近两年“目标高中”的录取线,以及自己在区内的成绩排位,然后,结合招生计划,算出自己在区内招生的成绩区间。考生在预估成绩时,应遵循“宜紧不宜松”的原则。一般情况下,学生可依据1月调考、4月调考成绩和平日成绩,按一贯水平综合起来预估成绩;其次,填报第一志愿时,应以总分达到学校“指令线”为前提,一旦学生发挥失常,还可以争取“三限生”名额;第三,第二批填“二志愿”、“三志愿”时,应以去年的招录情况作参考,看往年该校是否招收过第二、第三志愿的学生,并拉开志愿档次,防止出现无效志愿。

  重点高中并非唯一选择

  报考中职类的考生,可在中职类提前录取志愿中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在相应的志愿栏内;报考普高类考生,愿意直接选择民办高中就读的,可在民办高中学校中选择一所学校填报在普高类的提前批志愿栏中。

  “并非只有考入重点高中,才是唯一的最好选择。”武汉市招考办有关人士表示,现在,应用性人才十分紧缺,中职学校也是人才的“摇篮”。一些优秀中职学校热门专业(如数控应用、航空服务等)非常抢手。其中,“提前录取志愿”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在填写“提前录取”志愿栏时,要注意一旦被录取后,就意味着放弃后面志愿录取。因此,考生一定要谨慎思考,不要填不想去的学校,以免影响后面的志愿。

  填报时处理好三大关系

  不要扎堆区内热门高中

  填志愿时,考生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注意处理好三大关系。

  首先,高中名气大小的关系。许多考生和家长抱着非××高中不上的想法,认为只有上了那所高中才能考上理想大学,以至于家长在给孩子填报志愿时,一味地追高,导致“好学生”落榜“名校”,也失去了同批次高中录取的机会;其次,校址远近的关系。有些家长只愿在划定的区内选择学校,填报志愿就受到很大的局限。其实,现在的交通很便利,不少区外学校也开设了住读,考生可以尝试一下,不要扎堆在区内热门高中;第三,收费高低的关系。考生填报志愿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选择志愿前先了解清楚有关学校的收费标准,尤其是有的分校收费超过3万元,结合家庭的实际情况,慎重地考虑志愿的顺序。

  “踩线生”填报有技巧

  填报中考志愿时一些“踩线生”甚感为难。这些考生的成绩或介于两所省示范高中之间,或在省示范和市示范高中之间“游走”,如何填报才能“扬长避短”?

  为此,武汉一中有关负责人称,填报中考志愿,不能简单地以一两次考试成绩作为参照,考生及家长应尽可能收集信息,如结合每次调考,自己所在校、区内的综合排名,以了解考生所处的具体位置。具体操作上,比如:5次考试中,有两次达到了A高中的水平,3次在B高中水平,A、B均为省示范高中,而志愿只能填报一所省示范高中,那么,为了求稳,建议考生填报B类高中;如果A、B均为市示范高中,在志愿中可填两个志愿,考生则可以尝试冲一下A高中。

  对于跨批次的考生而言,填报就相对简单一些。对于成绩徘徊在两个批次间的考生,在选择省示范高中时建议采取“保守战略”,即选取相对冷门的省示范高中;在“市示范”高中方面,则可以大胆地填一个自己想去的高中,再填一所相对弱一点的,最后填一所往年曾出现“保底志愿”的。值得提醒的是,“跨线生”在第一志愿的填报上,切不可追求热门高中,跳起来也够不着,最后得不偿失。

  不可忽略的填报细节

  不想去的学校别填

  每年中考都有这样的考生,只填重点,不填普通中学,只填高中,不填中职,甚至只凭自己的主观愿望或社会功利取向,非重点高中不可。对此,专家提醒,考试有很大偶然性,考场失误的情况很多。再加上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平时只注意做难题,忽视了基础,在中考时,成绩反而不是特别突出。

  志愿间要有“梯度”

  武汉市招考部门有关人士表示,今年,省市级示范高中录取线将“二合一”,只划一条“示范高中资格线”,省市示范第一志愿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考生“一志愿”定位更加精准。

  据了解,由于今年中招在录取时,每批次学校在资格线上先录第一志愿考生,如第一志愿完成招生计划,不再考虑后面的考生,相对“低分”的考生即使达到“示范高中”录取资格线,在相同志愿考生数大于该校计划数时,就有可能“落选”。因此,考生应慎选每批次的第一志愿,且志愿间要有梯度。

  谨慎选择分校

  “若想孩子确保进入名校就读,第一批须填本校,第二批须填名校的分校。”这是一些招生老师对考生和家长的误导。

  专家指出,实际上,名校本校和分校的学校性质不同,它们分别是公办高中、民办高中,两者收费也有较大差异,如中心城区省级示范高中本校“三限生”,3年学费最高收费不超过2.4万元,而有的分校3年学费甚至超过3万元。此外,按规定,名校本校和分校是分开招生,严禁混合编班,考生不要把名校分校招生和本校“挂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