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良性循环学习法

2019-11-17 16:07:25

1 2 下一页 高三复习阶段﹐许多同学会遇到越复习问题越多﹐越努力越不见效果等使人焦躁﹑困惑的问题。良性循环学习法主要是解决怎样使复习进入到良性状态的问题。良性循环学习法的理念是以己为本﹐以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主﹐按分类解决问题的要求﹐以构建自信﹑有序﹑拓展自我进步﹑自我发展的愉快空间﹐实现复习能力的跨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性循环学习法需要经过六个步骤实现:□
  
  1.转变认识高中阶段学习的内容较多﹐知识范畴扩大﹐要求也提高了许多。对于许多高中生﹐经常这科上去了﹐那科又下来了,某次考试有科不及格也是常有的事。所以﹐转变认识﹐首先﹐要对此有客观的认识﹐要认识到问题的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既然是正常的就不要着急﹑烦躁﹐但一定要用积极的思想研究问题﹐要用积极的态度面对问题﹐要用积极的行动解决问题。其次﹐要在改进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影响学习效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客观原因外﹐学生是否从自身实际出发选用学习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的同学也想改进方法﹐但总是感到时间不够﹐不舍得将宝贵的时间用在学习和改进学习方法上。而统统将时间投入到具体科目的学习上﹐殊不知这正是犯了一个极大的错误。这里介绍的良性循环学习法对高三年级的同学是一种简便易行﹑立竿见影的复习方法。再次﹐在掌握了适合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的同时﹐还要有一套可行的复习计划。剩下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形势下﹐只有从战略的高度来制订计划﹑处理问题才能决胜于千里之外﹐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明确战略明确战略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来制订复习计划。从全部考试科目来看问题﹐而不是就一科论一科地看问题。战略高度就是每次考试结束后试卷发下来时﹐将各科存在的问题放在一起分成三类﹐对每一类问题制订出不同的策略。分类方法是:
  
  第一类问题是会的却做错了的题。分明会做﹐反而做错了的﹔心知肚明是很有把握的题﹐却没做对﹔还有明明会又非常简单的题﹐却是落笔就错﹔确实会﹐答案就在嘴边盘旋﹐却在考场上怎么也回忆不起来了。有时一走出考场立即就想起来了﹔有时试卷发下来一看﹐都不太相信是自己答的﹐当时在考场上怎么会做成这个样子等等。这类问题是低级错误。出现这类问题是考试后最后悔的事情。
  
  第二类问题是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问题。就是第一遍做对了﹐一改反而改错了﹐或第一遍做错了﹐后来又改对了﹐或回答不严密﹑不完整的等等。这类问题是记忆的不准确﹐理解的不够透彻﹐应用的不够自如的问题。
  
  第三类问题是不会的题。由于不会﹐因而答错了或蒙的﹐或者根本没有答。这是没记住﹑不理解﹐更谈不上应用。
  
  策略安排是:消灭第一类问题﹔攻克第二类问题﹔暂放第三类问题。有些同学对待三类问题的策略与此不同﹐方法有别,有人重点攻第三类问题﹔轻视第二类问题﹔忽略第一类问题。这套方案对于个别同学可能有效果﹐但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收效甚微﹐经常是事倍功半﹐不可取。还有一些同学是按科目找问题来解决问题。按科目找问题没错﹐重要的是将各科的问题集中到一起分类。就差这一步﹐效果就相去甚远。将问题分好类后﹐首先要消灭第一类问题。□
  
  3.消灭第一类问题许多人将第一类问题归结为“马虎”﹐基于这种认识﹐所以屡错屡犯总也根除不掉。有人认为“马虎”不是什么大问题﹐稍一留意即可铲除。但事实上这类问题的反复发生率很高。其根源在“马虎”的说法是一种定性的认定﹐没有定量。既是定性﹐则范围不清﹐形状不定﹐很模糊。消灭没消灭不很清楚。这次消灭了﹐下次可能又冒出来了。所以﹐我的办法共有六点:
  
  第一、必须明确﹑具体地找出问题之所在。如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审题出现失误﹐看错数字等造成的﹐那就定义为“审题错误”﹔有的题做错了是由于计算出现差错造成的﹐那就定义为“计算错误”﹔有些错误是在草纸上做对了,往试卷上一抄就写错﹑漏掉了﹐那就定义为“抄写错误”﹔有些错误是字﹑词或字母﹑符号等写颠倒了﹐那就定义为“笔误错误”等等。总之﹐一定要定义准确﹑清晰﹑具体。
  
  第二、是一定要定量。就是将这次考试的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分析﹐查出每种错误共有几处。各科老师已经对试卷进行了分析﹑讲评﹐这非常重要﹐同学们一定要记住老师讲的。但是老师多半侧重对解题思路﹑解析过程﹑解题方法等的分析。数学老师不太可能分析英语的试卷﹐语文老师也不太可能分析化学的试卷。学生自己一定要将全部科目放在一起﹐定量地找出每种错误究竟有几处。比如这次“审题错误”共七处﹔“计算错误”共五处﹔“涂改错误”共八处……
  
  第三、定目标。将定量找出的每一种错误﹐设定一个经过几次要将其减少到趋近于零的目标值。如“审题错误”﹐我的目标是七处→五处→三处→零﹔“计算错误”﹐我的目标是五处→两处→零等。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