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论文:让思维的灵感在语文课堂中迸发

2019-12-04 21:00:01

  作者:徽县教学研究室何惠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中指出:“要让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真正建设高效课堂呢?这里,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就一节课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些体会。

  首先,教师要带着微笑走进课堂,营造学生思维的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小学生最信任的人是老师,他们常常告诉别人“我们老师说……”然而,他们最害怕的人也是老师。我们应该处理好师生之间的关系,既要体现师生融为一体,像朋友一样,又要树立教师的威信。带着微笑,会让你觉得轻松、舒服;带着微笑,会让学生觉得这个老师和蔼,学生才会喜欢你,敞开心扉和你亲切交谈。只有这样才能建立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学生才能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才能充分调动其所有感官,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其次,教师要诱发好奇开始教学,奠定课堂思辨的基础。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想象是通向创新的翅膀,它比知识更重要,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关键。在语文教学中要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使学生的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所以,带着好奇心走进课堂,会让你的学生超常发挥,为一节课奠定良好的思维基础。

  再次,教师要巧设问题建构课堂,让思维伴随学习过程。思维是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中使用词语越准确,分析推理越严密,步骤越明晰,则反映思维能力越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精心设问,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争论,运用准确的语言组织,展现思维过程,必然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水平。如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对鲁迅先生说的话:“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这一句寻疑:仅仅是说鲁迅记性好吗?(不只是记性好,暗示鲁迅读书认真。)鲁迅在夸耀自己吗?(鲁迅不会夸耀,是委婉地批评作者读书不认真?)只是批评作者吗?批评只是手段,包含对作者的关心和爱护。经过一番寻疑,让学生更深一层体会课文内涵。

  最后,教师要带着思考结束教学,让“课虽尽而思无穷”。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思考可以让学过的知识升华,思考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课外创造出自己的成果”。课后,我们可以留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或者留给学生一段话去写等。如《坐井观天》一课,在学完课文后布置这样一个思考题:“青蛙跳出井口后会看见什么,说些什么?”让学生写一段话,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写。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抓住一切激活学生思维的机会,调动积极性,激发求知欲,让头脑风暴贯穿课堂学习的始终,就能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达到课标的要求,培养出有思想、有能力的新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