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义词辨析归类(57个)(2)

2019-11-05 10:34:56

38、发奋、发愤
奋与愤,“奋”在繁体字当中是个形声字,形旁是“隹”,和鸟有关。本义指鸟振翅飞翔。如“奋飞”。后来引申为振作、鼓动。如奋斗、兴奋、勤奋、奋不顾身等。
“愤”也是形声字,形旁是心,和人的心情有关,指因为不满意而感情激动。如气愤、愤愤不平等。
发奋和发愤意义有别。发奋指振作起来,如发奋努力、发奋有为等。发愤指决心努力,如发愤忘食、发愤图强等。发奋强调精神振作;发愤突出精神受到刺激而产生向上的内动力。
范围有别。发奋使用的范围要比发愤大。发奋”可以指个人,也可以指群体或国家,发愤一般指个人。
功能有别。“发奋”可以说“奋发”。如“发奋努力”可以说“奋发努力”,“发奋图强”可以说“奋发图强”。而“发愤”则不能说“愤发”。
需要区分两个成语的意义。发奋图强和发愤图强,两个都有“谋求自强”之义。前一个指振作精神,奋力自强;后一个指下定决心,努力谋求强盛。一个侧重于“振作精神”,一个侧重于“下定决心”,侧重点有所不同。

39、坚苦、艰苦
首先,要从“坚”和“艰”中找不同。“坚”有坚固、坚定、坚决的意思,在“坚苦”中取“坚定”之意。“坚苦”就是“坚忍刻苦”。所以,“坚苦”一般喻指一个人在非常困难的环境或条件下,坚守岗位或坚持学习的坚强意志;而“艰苦”专指环境或条件状况不好,如环境艰苦,条件艰苦等。
其次,从“坚苦卓绝”和“艰苦卓绝”两个词语找不同。“坚苦卓绝”是指在艰难困苦中,有超越寻常的坚忍刻苦的精神。《宋史》上说,有一个叫邵雍的人,学习“坚苦刻厉”,寒天不烤火,暑天不扇扇子,好几年坚持晚上不上床睡觉(困了就“假寐”,即趴在桌子上睡一会儿)。“艰苦卓绝”是形容斗争十分艰辛,超出寻常。例如: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同敌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坚苦卓绝”侧重指人的精神刻苦;“艰苦卓绝”指在险恶的条件下,斗争艰苦。二者的区别是很明显的。

40、表率、表帅
表率是个名词,指“好榜样”的意思。其中的“表”有“榜样、模范”的意思。如“为人师表”等。“率”有“表率、楷模”的意思。“表率”是由“表”和“率”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联合式或称并列式合成词。在古代汉语中,“表率”也可用作动词,有“督促率领”的意思。
表帅,在古代汉语和近代汉语中,用同“表率”的动词意义,表示“督促率领”。现在一般不用这个词。因“表帅、表率”同音,“帅”又有“军队中最高的指挥员”的意思,故人们常将“表率”误写为“表帅”。

41、摈弃、摒弃
都是动词,都含有“排除”的意思,多用于书面语。
摈弃,表示抛弃,多用于人和具体事物。如:1. 高压高温试验是为了使这种物质摈弃杂质。2. 你们的感情一直很好,他不会摈弃你的。
摒弃,表示舍弃、除去,多用于较抽象的事物,较少用于人或具体事物。如:1. 他终于摒弃杂念,专心致志地做起了实验。2. 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要摒弃诸多假象,才能看到它的本质。

42、安静、宁静
都指没有声音,没有吵闹和喧哗。
安静重在稳定,有使安稳平静下来的意思。如:1.请大家安静一下!2.上课铃响了,教室里渐渐安静下来。它有一个由喧闹到安静下来的过程。而宁静重在平和,一般多指环境或心情平和安静,它描述的是一种很安静的状态或气氛。如:清晨,公园里十分宁静。
宁静是高于安静的一种情境,除了指环境外,更多的时候是指一种心情上的安宁,是人们追求的不受外界干扰的有质量的生活境界。如:在那里,他过着十分宁静的生活。而安静多指环境没有声音或吵闹。
安静的使用范围要比宁静大一些。例如,“病人需要安静”一般不说“病人需要宁静”;而“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宁静”却可以说“游人散后,湖边十分安静”,两句话意思上差异不大。

43、嘲笑、讥笑
都含有“看不起人,取笑人”的意思,只是语意轻重程度不同。
嘲笑是一般的取笑,语意比较轻;讥笑指带有讽刺、挖苦意味的取笑,语意较重。

44、按部就班、按步就班
按部就班是个成语。“部”有“安排、布置”的意思;“班”的“次序、层次”的意思。整体意义就是”按照所安排的布局和层次来写作。后人截取“按部”与“就班”,并将二者合在一起构成固定的四字格成语,用来指“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做事情有条理、有层次”,不单独用来写文章。这个成语不能写作“安步就班”。
“按步就班”是对成语“按部就班”的同音误用。究其原因,应是因为“步”与“部”读音相同。

45、安详、安祥
安详指神态平静、从容稳重。如“神态安详、面容安详、他安详地睡着了”。没有安祥的写法。“容止端详”的“详”也是“安详”,指容貌举止端庄安详。
“祥”指吉利,如“祥云、祥端、发祥”。此外,“慈祥”也形容人的态度神色,如“慈祥的老人、心地慈祥、慈祥的微笑”。还有“祥和”也指气氛,如“过一个祥和的春节”。注意记住“安详、慈祥、祥和”的写法。

46、嗤笑、耻笑
都含有“取笑”的意思,但是程度不同。
耻笑的程度重,嗤笑的程度轻。
嗤笑指以为可笑而讥讽嘲笑。如:“他是因为有心理障碍才口吃的,不要嗤笑他。”“他的发音虽然不太正确,但一味嗤笑也不是办法,要帮他纠正。”
耻笑则指以为可耻而鄙视嘲笑。例如:“日本政府至今也不肯面对过去的侵略历史,这种欺世行为怎么能不遭到世人的耻笑!”“人们耻笑他,是因为他做的事太下贱。”使用时要根据程度的轻重来选用。

47、化装、化妆
读音相同,词性也相同。但它们的意思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所区别。
化装有两个意思。一是作假扮讲,如:“十月革命前,列宁化装成割草工人,隐蔽在拉兹里夫湖畔。”另一个是指演员为了适合所扮演的角色形象而修饰容貌。
对化妆的含义,《辞海》是这样阐述的:“戏剧、电影等表演艺术的造型手段之一。根据角色的身份、年龄、性格、民族和职业特点等,利用化妆材料塑造角色的外部(主要是面部)形象。”在这里,“化妆”是特指艺术范畴,适用对象是指特定的表演者,有通过修饰、打扮而改变原来面貌的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它与“化装”是可以通用的。如,在“歌咏比赛前,音乐教师为我们精心( )”这一句话里,“化装”与“化妆”都适用。
化妆也可以指生活化妆,有用脂粉等妆饰品修饰容颜,使容貌美丽的意思。如:“妈妈每天出门前都要化妆一番。”

48、年轻、年青
两个词属于同音近义词,跟“年老”相对。它们都是形容词,都有“年纪小”的意思,但也有不同的地方。
年轻:1.年纪不大,多指10岁到20多岁。如:小张今年19岁,很年轻。
  2.与他人比较,年龄比他人小。如:耿师傅比梁师傅年轻。
  3.“年轻”可引申为有精神,有活力。如:著名演员赵丽蓉同志虽然年过60,但还是那么有活力,那么年轻。
年青:1.指处在青少年时期。如:你年青时不努力学习,将来要后悔的。
  2.指人外表、长相不老。如:张老师虽然比李老师大6岁,但是张老师长得比李老师年青。

49、决、绝
决和绝同音而且词义相近,很难辨清。
决作副词用时,表示一定、坚决的意思,用在“不”“无”“非”“没有”等否定词前面,表示坚决否定的意思,如决不退缩、决无例外、决非长久之计、决没有好下场等。
绝作副词用时,表示完全、绝对的意思,用在“无”“非”“不”等否定词的前面,表示完全否定的意思,如绝无此事、绝非偶然、绝不相同。“绝”还表示极、最的意思,如绝大多数、技艺绝高、绝顶聪明。
决和绝用法的区别,在于“决”强调坚决,而“绝”强调完全、绝对,表达的意思有差异,不能混淆。比如,决不动摇、决不等闲视之,本意应该是“坚决”的意思,所以用“绝”就不行。绝无次品、绝无恶意,本意是“绝对”的意思,所以用“决”就错了。

50、象”和“像”
象适用于三种情况:1.作名词用,如“大象”。2.属于名词性词素,不能单用,用来构词,如表示形状、样子的“形象”“象征”等。3.属于动词性词素,不能单用,可用来构词,如表示摹仿、表现的“象声词”“象形字”。
像适用的三种情况是:1.作名词,指人物等做成的形象,如“画像”“佛像”等。2.用作动词,表示相似,如“你像他哥哥”。3.作介词用,有“比如”“如同”(这个意义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只能构成介词词组去修饰动词)等意思,如“像爸爸那样工作”。

51、囊括、包括
都有包含的意思。范围、大小不同。囊括,是把全部包罗在内;包括,包含(或列举各部分,或着重指出某一部分),仅指其中一部分。

52、问津、过问
都有询问、探讨意思。“问津”本义是问路,探询渡口,比喻探询价格或情况,多用于否定句,引申义是探问事物的一切情况;“过问”是有关人员或部门,对发生的情况表示关注,参与意见或干预其事。

53、终身、终生
同指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但①时间概念不同:“终身”指一个人生命的未来、临终或直至生命结束;“终生”指一个人生命的全过程,过去、现在、未来整个一生。②范围不同:“终身指一般个人之事,如终身大事(婚姻);”终生一般指在事业上,如终生从教,为事业奋斗终生。

54、装腔作势、装模作样
都有“故意做作”之意,作贬义。“装模作样”形容做作,故意装样子给人看,只有姿势;“装腔作势”指既有姿势又有腔调。以此吓唬人,引人注意。

55、莞尔一笑、嫣然一笑
都是书面语,都形容微笑。前者中“莞尔”是文言词,形容微笑,是沉着自然的微笑,男女通用;后者指美好的样子,形容笑得甜美的神态,仅用于女性。

56、别具一格、独树一帜
前者,另外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色彩,多用于艺术作品的构思或对问题的见解;后者,独自另立一面旗帜,来形容新路,自成一家。可指艺术创作,道路,也可指工农业产品不同一般。

57、词、辞
通用的情况:在言语和文词这一意义上,二者是同义词。上古时,一般只说“辞”而不说“词”,汉代以后逐渐以“词”代“辞”,诸如“辞令”“辞讼”“辞藻”“辞意”“言辞”“致辞”“发刊辞”以及“辞典”中的“辞”都可通用为“词”。相应的,工于言辞的人,可叫作“辞人”或“词人”。而“辞不达意”、“词不达意”也都对。
但是在言语和文词方面,各有习惯用法。如在“台词”、“誓词”、“歌词”中用“词”;“修辞”、“辞色”、“谦辞”、“辞书”等用“辞”,久而久之,约定俗成,二者都不能通用。
区别:若表示语言组织中的基本单位,以及与之相关之类,用“词”,不能写作“辞”,如“词素”、“词语”等。
从文体的角度看,“辞”和“词”又是两种不同的文体。
此外,“告辞”、“推辞”、“辞退”、“辞谢”等“辞”,虽本来跟言辞有关,但意义已经转化,与“词”相去甚远,也不能换作“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