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理科综合考试的研究

2019-12-01 18:06:39

  对于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要求、形式以及发展方向,在社会上存在许多争议,包括教育界对有关内容也有不同的看法。这一现实不仅可以从报刊杂志中得到体现,而且近三年理科综合能力高考试题的一些调整也可以看出。这一现状给中学复习备考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广大教师一定要认真研究发布的文件、近年的考试说明、高考试题以及试题评价报告,从中领会实质,把握要求。下面是笔者在研究近年有关资料得到的三点认识,在此提出,供老师们参考。

  1、关于考核内容

  回顾近年的理科综合高考试题,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考察的知识覆盖面大大减小,而且所考察的内容也并非都是学科的主干知识。这样一来,立即遭到大学教师和中学界的非议。尽管考试中心评价报告指出:“由于综合试卷存在跨学科试题……(命题时)很难确保每一学科所考察的知识都是各自学科基本的、主干的和核心的内容……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学科的主干、核心的内容,还是非主干、非核心的内容,对于学生形成完整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来说,都是重要的。”话虽这样说,但高考试题却尽量避免对非主干知识的考察,做到突出重点、力求主干。回顾2000、2001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题,由于一份试题中考察同一知识点的试题和分值较多(2000年的酯化反应和电化学内容、2001年的同分异构体),影响到知识覆盖面。这一情况也遭到的质疑。因为这样做,不仅不利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掌握情况,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仔细分析2002年以后的高考试题,可以发现试题基本避免了这一问题。从而达到尽管考试题量在减少,但是知识覆盖面(特别是主干知识) 的考察却得到加强这一目的。从上面的分析和结合考试选拔要求来看,突出主干知识、适当重视知识覆盖面(特别是强调对主干知识的覆盖)理所成为高考命题的趋势(这一内容在考试中心的2002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评价报告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如果真是这样,在总复习过程中,就化学科而言,我们就要进一步认真思考:“化学学科主干知识有那些”?“主干知识”和过程“3+2”考试中的20来个热点内容的关系如何?如果是一致的话,过去“3+2”复习的一些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同时要怎样改进?认真思考这些问题对提高总复习效益应该会有一定的帮助。

  2、关于“综合”形式

  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综合”,也是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分析近3年的理科综合试题,可以明确地看到“综合”的思路由“知识综合”向“能力综合”过渡。分析2000试题,可以看到当年试题第二卷中有4到综合试题,考察时所强调的是用多学科知识从不同的侧面分析解决同一问题的不同侧面,只要掌握相应的知识即可,并不需要多少能力。这样的试题有很多问题:1)形式上的拼盘,不符合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即没有涉及综合能力的问题);2)由于中学没有开设综合学科,还在进行分科教学;3)在基础教育阶段,真正能有机融合的理科知识内容不多,难于命题;4)这样的考查难于落实学科主干知识考察的问题;5)对复习方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片面追求学科间可以融合的知识的复习和挖掘)。因此,从2001年起,特别是2002年以后的命题思路发生了改变。综合命题时强调要有机的综合,突出三科共性的东西-----从理科的角度讲,不仅是知识的综合,更应该是能力、思想、方法的综合,强调理科之间思维方法和学科思想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实现由“知识综合”向“能力综合”过渡。换句话说,试题形式不一定追求都学科的综合,只要试题的考查能够落实《考试说明》中的五中能力要求中的一种或多种,由于这些能力是理科所共性的能力,因此象这样的试题,哪怕是学科内综合的试题,都可以看作是一道好试题。这就是近年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命题思路。此外,实验作为物理、化学、生物三学科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在近年的理科综合测试中都达到相当的重视(试卷中安排大量的综合性实验——每科至少一道)。综合上述分析,我们是否可以对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的“综合”作如下认识:1)不求形式综合,只求本质综合;2)不求知识综合,强调能力综合;3)重视研究手段,关注实验综合。为此,总复习教学就要认真考虑下面问题:如何全面理解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五种能力?各种能力如何落实到课堂复习教学之中?物理、化学、生物学科中哪些思想、方法是通用的?实验很重要,如何落实实验的复习?特别是如何在实验复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品质?

  3、关于考试目标

  不难理解,高考是为选拔出有学习潜能的学生作为高校的新生为目的的。这里要的理解的是什么是学习潜能。换句话说,怎样的学生叫做有学习潜能?有专家指出:有学习潜能的标志是——第一,能够提出独特的问题,并知道从哪儿去寻求答案;第二,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进行创新。具备这样能力的学生才具备将来创新的能力和创造的才能。笔者结合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要求认为:1)对基础知识深入掌握是有学习潜能的基本要求;2)获取信息的能力是有学习潜能的必备条件;3)正确应用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解决问题是有学习潜能的关键性标志;4)善于开展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是有学习潜能的外在表现。为了能够把有学习潜能的学生选拔出来,高考命题的新思路是:一要精选对学生终身受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二要加强对学生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考察。这里值得思考的问题是:I、什么是对学生终身受用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Ⅱ、高考试题如何实现对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考查?对于问题I,我的理解是:基本知识——应该是学科的主干知识,因为学科的主干知识是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的基础;而基本技能——应该是学习的技能,包括独立学习、思考、获取信息、实验设计以及初步开展问题研究的能力,这也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所要求的能力。而对于研究性(探究性)学习的考查,从2001年高考试题中就开始体现。最早的是2001年上海的高考试题,该试题定位在了解完成研究性课题的基本思维框架,要求选择课题名称、陈述选题理由并简单列出科研计划和研究方法、成果最终形式等;而2002年的研究性学习不仅在题量和分值上有较大程度的增加,而且能力要求层次上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表现在试题考察涉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过程等,并且要通过充分的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此外,在2002年上海高考化学试题中还设置了研究性实验方法的考察。自此以后,高考试题中都出现涉及探究性学习考察的试题。从近年的试题(包括全国综合试题、上海综合试题以及上海化学试题)的走向来看,对学习潜能的考察,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1)注重对解题过程的考查,突出推理;2)强化实验能力的考查,力求创新;3)讲求试题的开放性和评价标准的多元化,表现个性;4)注重学习方法、学科思想和思维方法考察,强调会学;5)引入研究性学习的考察,学会研究;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