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理解问题及导引

2019-10-31 21:37:13

  作者: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人教版高一第一单元的学习主题是“意象与情感”。作为语文教师,自然要引导学生从诗歌意象出发,最终理解诗歌的情感。

  在诗歌的意象理解方面,学生暴露了如下问题:

  1、不注意意象的整体性,而将组合性意象进行孤立性理解

  如学习《沁园春·长沙》,有同学会问词的下阕最后一层“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中“中流”“水”“飞舟”喻指什么。

  其实呢,这一层呈现的是动态性意象,是以“游泳图”的活动场景来巧妙回上阕中提出的“谁主沉浮”的问题。其深意是:大家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到革命的风浪中,急流勇进。所表现的是青年和“百侣”那种一往无前奋勇搏击的豪情壮志,昭示人们:“主沉浮”的伟大革命理想的实现,必定需要这种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2、不注意意象的联系性,而将组合性意象进行孤立性理解

  如学习《雨巷》,不明白“雨巷”与“丁香姑娘”是联系在一起的,前者是环境性意象,后者是主体性意象。理解全诗的象征义要合起来理解。

  如果将“雨巷”理解为当时白色恐怖社会的写照,“丁香姑娘”则理解为孤独苦闷中依稀尚存的有些渺茫的理想;

  如果将“雨巷”理解为诗人行进的人生之路的话,“丁香姑娘”则理解为途中多少带来些慰藉的稍纵即逝的希望;

  如果将“雨巷”理解为诗人的爱情之旅的话,“丁香姑娘”则是给自己带来希望与绝望的恋人。

  总而言之,二者是联系在一起的,不能割裂开来。

  3、不注意意象的流动性,而将渐进性意象作静止性理解

  如学习《再别康桥》,没有注意“云彩”到“柳”再到“梦”,实际上是一流动的过程。这一串意象表明诗人的知己、恋人林徽因。就如““云彩”般的美,最终又像“虹”般散解,这就暗示了恋情的发展过程。

  以上意象理解的问题,出现在高一学生身上,是很自然而正常的事,所要注意的是,我们要加以引导。

  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要告诉学生,“意象”与“情感”是有联系的,但往往不是直接的,需要一个媒介,这就是“意脉”。

  意脉决定诗歌情感的特殊生命。诗的意脉就是就是指潜伏在显性的表层的形象下面的起伏不定的勾连串通意与象的语言脉络。

  有时表现为语言串,有时表现为结构串,有时表现为思维串。

  总的来说,意脉有两种形式,一是线型意脉,指的是景与情、象与意之间存在着某种线性的相关性,以开合、正反、因果、假设、目的、转折、层进等逻辑呈现。这种意脉在性质和量度上精密地相应,往往贯穿首尾,从而让全诗构成完整的统一体。二是网络状意脉,它就像人体血管,并非每根血管都能链条式连接在一起,而是整体上形成网络。它不像线性意脉,讲求严密的思路,只是宏观上实现意脉贯穿。

  上面的实例都可算作是上面两种中的一种,或者说是变体。

  看来,意象到情感间的事,并不简易,我们要多导引学生品读诗的语言串,梳理诗的结构串(如《沁园春·长沙》景人合一的结构,又如《再别康桥》表层与内隐合一的结构等),揣摩诗的思维串(线性思维、网状思维、圆型思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