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落榜”和“上线死档”的十四类因素

2019-11-14 07:07:42

“高分落榜”的情况比较复杂。其中有“自愿落榜”者,即只瞄准一、 二志愿重点名校,放弃对一般校的选择。其公式为:“名牌学校+热门专业+不服从调剂”,“宁可玉碎,不为瓦全”。每年,在高校招生工作结束后,一大批此类考生,便重返中学课堂复读去了。

  真正的“悲剧”人物,则更多地来自无奈的、被动的“高分落榜”和“上线死档”者,他们只因在填报志愿时的思路偏差和“技术”失误,而无学可上。

  我们分析众多落榜案例,总结出“高分落榜”的十四类因素,也可反称为“陷阱”。你只要掉进其一二“阱”中,就有一定的落榜危险,因此,必须高度警惕。

  1、所报志愿平行排列,分数间距过小

  此类问题是“高分落榜”和“上线死档”的第一因素。看着哪所学校都好,难以取舍,最后非但是重点一个都不保,弄不好还成了落榜者。这里我们特别提醒考生要注意:志愿之间的合适距离。在下面的章节里,我们将专题分析这个关键性问题。

  2、所报二三志愿高校不录取非一志愿考生

  据统计,数年以来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95%以上;普通院校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了80%左右。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招生院校第一志愿上线人数比较充足,他们就不会再招收第二、第三志愿考生了。许多招生院校为了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总是乐意录取上线的第一志愿考生。这就要求考生务必瞄准第一志愿,并在填报志愿时,形成梯度。

  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所录第二志愿考生均为第一志愿填报清华、北大的学生,其他校第二志愿考生一般难以被录取。

  3、过分强调专业选择,不服从调剂

  这是“高分落榜”和“上线死档”的又一致命选择。此项可以从两个方向思考:如果以能够考上所报重点大学为前提,就应该填上校内专业“服从调剂”;如果就认准了某校某专业,那就无话可说了。

  4、固守本省本市,坚决不去外地

  因此落榜的考生也不少。一是仅考虑本地高校招生人数多,外地校招生数量少,因此觉着本地校似乎被 录取的几率大些(别忘了,报考的也多);二是家长不放心孩子独自在外地生活,认为本地家庭照顾便利,这就使考生丧失了不少就读理想学校的机会。

  5、忽视第二批次院校的填报

  第二批次录取院校数量虽然很大,高分考生却瞧不上眼,竟不知其中新兴专业前途也很光明。该批次学校中也有相当一部分不错的高校,其毕业生就业情况甚至优于某些第一批次的学校。

  6、忽视提前单独招生院校

  这里的单独招生包括两类:一类是单独录取院校,一般来说这种院校比较特殊,对考生特长、能力有要求,招生数量也较少,但其也有特色专业,却常被考生忽视;第二类是自2003年兴起的自主招生,虽然这对考生的要求较高,但尝试一下也不失为一种对机会的把握。

  7、未将平时考试成绩与模拟考试成绩综合计算

  有的同学平时成绩一般,但模拟考试却因超常发挥取得不错的成绩,于是就以此成绩为填报依据,在正式高考时,未能超常发挥,导致因高报而落榜。

  8、高估自身实力,只报名校、只选热门专业

  忽视对一般院校和相近专业的填报。只报名校,一旦所报院校落榜,再没有回旋余地,成为名副其实的死档。只考虑将来是什么大学毕业,什么专业毕业有较好的发展,却未考虑自己是否能达到其录取分数。

  9、未仔细分析录取分数大小年变化趋势

  高校录取分数大小年变化对顶尖级校来说,也许并不存在太大问题;但对一般重点高校来说却意义较大,能否分析并预测大小年变化趋势是填报这类高校的关键之一。考生余墨便失败在此。余墨所填报的一志愿高校,上一年招生出现了“极小”年的情况。但她并未注意到这一点,仍以“小年”的数据作为对这所学校的评估。但正是因为有过“小年”,在她高考这一年,形成了“大年”。两年录取分若按同一标准折算,相差了近90分,而余墨的考分正好夹在这两年的录取分数之间,她也被迫选择复读这一条道路。

  10、未注意目标校近年录取的平均分,只关注录取最低分

  不注意分析目标校近年录取的平均分,只注重其曾经录取的最低分。最低分不具有代表性和稳定性,且不能够成为评价一个学校的标准。

  11、所报专业的相关科目考试成绩偏低,达不到该专业要求

  应注意:你所填报的专业是否对某科成绩有一定的特殊要求,避免盲目填报。不具备相应的专业基础或较好的相关科目成绩,不论总分多高,都不宜报考相关的院校和专业。否则,弄个“高分落榜”,喊冤无门。

  12、身体条件不符合所报院校、所选专业标准

  在选择某校某专业的时候,考生还应该注意此专业是否对身体条件有要求,如身高、视力、是否残疾……以避免还未参加高考,落榜之势已定。即便能侥幸进入理想院校,也未必能学得长久。2002年一个已经是北京市某军校大二年级的学生,因身体实在不能适应军校的生活、学习,被迫退学复读,重新参加了2003年的高考。


  13、档案材料有疑问,填写错误或作假

  考生填表时马马虎虎,因书写不规范、填错志愿顺序等而被错录甚至落榜;有的考生本来有明显缺陷或疾病,体检表却显示“正常”;有的考生搞假学籍、假户口,骗取报考资格,此类问题一旦查出,即被取消资格成为落榜者。

  14、政策性落榜 

  各省市都是按略多于计划招生总数确定控制分数线的。这“略多于”的部分在录取后就有可能落榜,但是不一定是分数最靠后的那些考生无学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