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思考

2019-12-03 19:39:54

  有效的课堂教学历来是教师不懈的追求,是课堂教学的命脉,是教学的生命,在新形势下教师追求有效课堂教学的理想不仅重要而且非常必要。

  有效教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学有效果,二是教学有效益,三是教学有效率,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深入学习领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准确把握课程理念核心观念

  首先,数学教师要了解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的作用。《课程标准》重新阐述了数学的意义与性质,进一步明确数学教育的作用和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特征,作为数学教师要深刻领会,从数学的意义和数学教育作用的高度来认识自己所从事的数学教学活动,提高自己工作的热情和责任感。

  其次,数学教师要理解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由实验稿的六个方面表述为如下五个方面: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内容、学与教的活动、学习评价、信息技术。课程理念是关于课程的目标、内容,教与学、评价等的基本认识和观点,是统领课程的指导思想,理解它有助于教师树立正确的数学课程观,从思想观念的层面更好地把握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实效。

  第三,数学教师要理解数学课程的核心理念。《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标准(实验稿)》课程设计提出的6个核心概念“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做了调整,共提出了10个数学课程与教学中应当注重发展的核心概念,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师明确这些理念有助于教师更好的把握课程目标,深刻理解课程内容,同时对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四,数学教师要掌握数学课程目标。什么是目标?目标就是“预期”,是“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标准”。数学课程目标就是对数学学习的预期。准确地说,数学课程目标是指社会对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数学学习之后所产生的行为或心理变化的一种预期。数学教师不仅要知道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还要明确学段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教师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评价的组织等方面,只有遵循课程总体目标,以实现总体目标为指向,做到心中有目标,才能根据实际开展数学教学,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第五,数学教师要了解各学段课程内容。初中数学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不仅要清楚初中数学的教学内容,还要了解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要知道新课程标准增加和删除的教学内容,还要知道选修和必修的内容,了解教学内容变化的依据,这样才能准确把握好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内容的教育价值,对教材再创造,根据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教学素材和教学流程,准确地体现基本理念和内容标准规定的要求,使教学活动收到更好的效果。

  二、寻找适合学生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设计的有效性

  最好的教学是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了解学生、研究学生、分析学生,激励学生是教师永远的工作。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既要为学生今天的学习服务,又要为学生明天的可持续发展奠基。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把学生学习的起点作为教师教学的起点,最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实际的,最启迪学生心智的教学设计才是最成功的。

  好的教学设计是上好课的前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研读《课程标准》,吃透教材,准确锁定教学目标。教师对教学内容分析时,要研读课标,理解课标,研读教材,充分挖掘、合理利用教材。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教材有针对性的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同时允许教师和学生,质疑教材和超越教材,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让教学内容为教学目标的达成服务,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数学教学目标有结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既要明确,又要准确,还要具体。新课程提出了要落实三维目标,这是否就意味着制定目标时就必须得把每个目标都写出来呢?不是!一堂课能实现很多目标吗?我认为很难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内赋予一堂课过多的教学目标,想要全面落实这些目标,后果可能是什么也没实现好。例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形成就是渐进的、潜移默化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不可能在一节课,尤其是在一堂课内有大的提升。教师要解决教学设计中的偏差,凸显具体的核心的课堂教学内容,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有所侧重,克服机械套用“三维目标”,目标设定多、繁、乱等现象,要还给数学课堂本来面目,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学活动的设计,要遵循“以学定教”的原则。可以借鉴名校的经验,比如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教师尽可能少讲,延长学生的活动时间,让学生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把课堂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学生可以与同学讨论,可以在黑板上板书,可以使用多媒体、电子白板、展台等多种学习手段,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把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还给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指导学习形成较为科学富有个性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让教学活动更有效。。

  三、精心组织,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学教学”和“数学学习”二者合并为“教学活动”,整体上阐述了数学教学活动的特征,并就数学教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做了进一步的阐述“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强调了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学活动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

  基于以上的课程理念,打造高效课堂,笔者认为数学教师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全面、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替代的。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责任感为核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当学生有了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后,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悦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学习事半功倍。

  在数学课堂上,学生注意力分散,会造成学习低效,甚至无效,不能关注并参与数学活动的全过程,久而久之,对后继课的学习就会感到很困难。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尽量延长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一方面,教师应该提高自身的教学“魅力”,想方设法让课堂活起来。尽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多开展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变被动接受学习为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体验学习,配以精练又富有激情的语言,营造宽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用以吸引学生,延长有意注意时间。另一方面,教师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责任感。学习责任是指学生充分认识学习是个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的认识和体验,它表现为学生对学习目标和意义的认识以及由此产生的对学习的积极态度和敬业精神。学生能否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另外,教师要想方设法让学生全面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参与程度是衡量数学活动有效性的标准之一。数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活动,学生参与的主动程度、参与的深度、参与的广度都应该是教师关注的范畴。学生参与的主动程度具体可以看学生课堂上是否积极主动地投入思考或踊跃发言,是否兴致勃勃地投入学习和讨论之中,参与的深度体现在学生的参与行为是否包括行为参与、认知参与、情感参与等,深度的课堂参与往往有以下表现:学生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学生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在解决问题中学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情感投入,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有实质性的思考、表达、讨论、交流、生成,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2、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木桶理论”指出一个木桶所盛水的多少决定于最短的一块木条的长度。由此,数学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在教学中,既要关注大多数学生,又要兼顾优等生和后进生,尤其要兼顾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反映出的认知方式与思维策略的不同,以及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的差异,尽可能做到因材施教,让所有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及时予以指导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要及时肯定他们微小的进步,对他们出现的错误要耐心引导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鼓励他们及时改正,从而获得进步,逐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真正实现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现教学的有效。

  3、高效练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形成能力

  人人都知道,学习数学必须做题,但怎样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效益呢?

  做练习是学生在课堂上的重要活动之一。练习一方面能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即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理解应用上的不足,以便师生双方及时订正、改正错误和不足。通过课堂练习的即时反馈,学生本人可以及时了解到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没有掌握的内容当堂可以认识到并可以有意识地去解决,起到强化、督促、纠正学生学习的作用。这种及时反馈也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程度,检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对于还存在某些问题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指导,对于过易或过难的题目适当地进行修正,根据收集到的结果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

  课堂如何高效练习,笔者认为:第一,教师要控制讲的时间,坚持“当堂训练”的原则;第二,例习题的设置要科学,要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后继课的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第三,必须适当安排例习题的数量,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和解答时间;第四,练习要有层次性与有序性。根据冯忠良教授的研究,心智技能的形成必须经历定向、操作、内化阶段。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数学技能训练也分为三个阶段,教师分别设计模仿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把学生从大题量、高强度、机械的做题活动中解脱出来,使学生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从而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

  四、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作业既是使学生消化、理解、巩固和运用课堂中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又是教师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一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具有诊断与指导的作用。学生对概念是否清楚,方法是否掌握,定理公式能否运用,能力是否提高,都可以在作业中得到反映。通过作业教师还可以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缺陷和漏洞,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教学进度等。

  作为数学教师,应该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作业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充分调动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让作业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道“自助餐”,让他们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从而赋予数学作业生命的色彩。

  数学教师在作业布置时,尽可能要有针对性、差异性、层次性、少而精、少而有效。既要有基础性作业,还要有拓展性、综合性、实践性作业;既要有课内作业,又要有课外作业;既要有预习作业,又要有巩固、复习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新颖。作业容量要体现差异性,尽可能分层布置,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差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又让优生能吃得饱,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教学中教师不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超过学生学习限度的作业。教师设计和布置的作业要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学生的持继发展,让学生收获愉悦和成功的体验,最终让学生喜欢做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关于作业的批改,教师一定要及时,当天的作业当天批阅,当天发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这样有利于后继课的教与学。通过作业批改,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待数学学习的态度和学习情况,以便尽快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错误原因,肯定或揭示学生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思路,并在方法上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通过作业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科学的学风,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全批全改、部分批改、面批面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批改和学生互批等。在作业批改中教师要做到认真、规范、公正,要注重学生的解题过程,不只是看结果,对学生的进步和独创思想,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不宜轻易就打“×”来刺激学生。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尽量写上鼓励性评语,根据学生作业解答的情况,恰如其分的写出批语。如:学生作业不规范,只写结果不写过程,就批上“结果诚可贵,过程价更高”;学生作业有进步,可以写上“有进步,继续努力,老师相信你会更好”;学生有独特的解法,可以批上“思路独特,真棒!”,这样的作业批改虽然花去了教师不少时间,但是却可以交流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更好的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使作业更有效、教学更有效。

  五、教师要加强反思,促进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 “反思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数学教师开展教学反思是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的关键环节。数学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反思。

  首先,教师要对自身反思。通过反思教师要发现自身观念和行为的不合理性,从而扬弃和超越自己的习惯性、个人性、被动性,及时将新思想、新观点吸收到自己的观念系统中来,建立与时代精神相符合的正确的教育教学理念,使自身的观念和行动更合理、更科学。

  其次,教师要对教学对象分析思考。教师要让教学取得预期的效果,必须对学生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了解他们已有的知识基础,思维方式、学习兴趣爱好,在教学过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状况,情绪感受,以及掌握知识的情况,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再次,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加工反思。教师对所教内容选择处理时,要考虑学生的认知结构,使教材内容的选择、呈现、组织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与认知欲望,使教材内容与已有知识建立起联系;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问题因素,把教学内容变成一系列问题串,让知识学习的过程变成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收获;还要考虑教学内容的结构化,即如何处理教学内容,尽可能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最后,教师要对教学方式方法思考。教师要思考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符合课程标准理念。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究竟获得了什么?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什么变化?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没有达到的话,分析原因,提供改进方案。教学中有哪些奇思妙想,印象最深的讨论,学生独特的想法;哪些地方与设计的教学过程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想到的问题,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等,由此来判断教学的有效性。

  经过反思,教师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追踪研究,来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促进教学能力的提升,为课堂教学有效性奠定基础。

  六、结束语

  总之,数学教师只有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来引领自己的教学,在教学中勇于实践,大胆创新,在求真、求实上下功夫,注重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精益求精,减少和删除无效教学环节,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孩子,始终为学生的可持续、终身发展着想,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阳光数学——谢立光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