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语文新课改

2019-12-01 20:52:17

永登一中 王财
  
  新课改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无论是教材的内容,还是教学方法、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由于种种原因,很多教师还是不能彻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一味地追求课堂内容的新鲜,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也就衍生出了种种媚“俗”现象。
  
  其一,阅读学习浅层化。对每一篇具体的文章来说,每个自然段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连贯性,而每一种读的形式亦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可以说,引导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之中的思想情感最重要的是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因此,在课文阅读中,教师要留足时间让学生思考,潜心体会文本,不要动辄讨论。试想,学生只读了一两遍,便去发表议论,常常言不及意,还常常出现谬误。
  
  其二,研究性学习泛滥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准确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同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真正做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课堂不应该成为“资料展示厅”,要处理好一般识记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如果忽视学生的基础而去泛泛地谈研究性学习,则只能是事与愿违。
  
  其三,合作学习频繁化。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认为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笔者认为:第一,合作的内容必须是有一定难度的,是一个人难以完成的。轻而易举就能解决的问题,就没有合作解决的必要。第二,合作过程应该是一个思维碰撞的过程,其探讨的结果是开放的,答案不是唯一的,合作能给参与者产生新的启发,获得新的答案。第三,合作需要有一定的前期准备,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阅读和独立思考的时间。此外,小组合作学习还应明确分工,主持人、记录员、纪律员等各负其责。每位组员既要会表达见解,还要会倾听意见,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功效。
  
  其四,多媒体运用错位化。电化教育以其形象直观、内容丰富,深受广大教师之青睐,被广泛地利用到教学工作中。笔者认为,电化教育作为先进的教育手段理应得到合理的运用,但若为跟形式、赶潮流处处皆用,反受其害。须知它仅仅是辅助性的教学手段而已,切不可让它独占讲台。作为语文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课件制作耗时长、成本高的弊端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了一节公开课,需要花两三个星期去准备课件,而且有时运用多媒体只是增强了教学的可视性而削弱了学生其他的知识吸收消化功能。
  
  其五,教学过程表演化。新课标实施后,许多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采用貌似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表演化”现象十分突出。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再现课文中所描绘的情境,以体验人物的情感本身没有错,但是,并不是任何情节都适合表演。表演只是学习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如果过分强调和夸大表演方法的作用,势必对教学产生不良影响。方法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够发挥其特有的价值。
  
  总之,新课改中的这些媚“俗”现象都源于思想上的浮躁和缺憾。作为教师要不断总结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增强自己的思考意识,锻炼自我反思能力,上好每一节课。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根据他们的学情,引导其在课堂上思考、质疑,以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来源:甘肃日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