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学掠影

2019-11-11 21:26:13

2002年1月28日至2月9日,我们一行六人(、迟永昌、金仲鸣、邓均、周丽君、于璇)赴西欧进行教育考察,历时13天。我们先后访问了英国伊顿公学、法国德比西中学、德国克斯迪安内文中学。下面我把考察访问的情况以及感受向大家作一汇报。
  
  我们于1月27日晚抵达伦敦。28日,我们去访问著名的伊顿公学(EtonCollege)。伊顿公学坐落在伦敦郊区的温莎镇,美丽的泰晤士河从她身边静静流过。市区距温莎镇50公里。一路上,扑入眼帘的是大片大片的绿草,木栅栏围着,充满了诗情画意。我们经过1个小时的奔驰,来到了温莎镇。站在桥上,我们远远地望见了伊顿公学那高耸入云的塔尖。穿过一条幽静典雅的小街,前面就是伊顿公学。我们步行经过小街,惟恐惊动了静谧的街道。对面不时走来身穿燕尾服的青年学生,导游说:“这就是伊顿的学生,绅士风度。”
  
  Dr.FrankBenfield先生接待了我们,他是化学教师。还有一位汉语教师陪同。我们先后参观了校史馆、图书馆和化学实验室。
  
  伊顿的校史馆别具一格,里面陈列的主要内容不是证书和奖杯,而是学生的“生活”。这里有学生的服装样品,光帽子就有一大堆。有学生的照片,其中有一幅弟兄五个从高到低排列站队的照片。玻璃窗内,陈列着一把荆条,是用来惩罚学生的。我们问:“现在还用吗?”Frang先生说:“早就不用了。”早就不用了为什么还陈列出来呢?我不明白,但没有问。馆内还陈列了一间学生宿舍。宿舍内有三名学生,那个高年级的学生得意扬扬地躺在椅子上,一个比他小的学生正在生火煮咖啡。这就是当时欧洲学长制的写照。Frank先生说:“这是过去的景象。现在每个宿舍只有一名学生。”伊顿公学,1440年建校,是一所贵族学校,全部寄宿,宿舍生活是学校生活的重要内容。陈列这样的内容,是记录学校的历史,还有没有其它目的呢?
  
  出了校史馆,我们走了好一段路才到图书馆。原来伊顿公学不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大院,而是分散在小镇各处,形成一个中学城,俨然剑桥大学的具体而微。伊顿公学的图书馆外观典雅庄重,室内更是典型的欧洲风格,木制墙裙,直通墙顶;沿墙贴橱,美观方便;枣红油漆,雅致高贵。图书馆藏书丰富,微机管理。他们先拿出英文版的《传》和《传》给我们看,然后分两组进行了座谈。伊顿公学现有1300名学生,上午5节课,下午1—2节课。下午很少上正课,主要是自习和活动。Frank先生教三个年级。伊顿很重视外语教学,开设了11门外语课。两年前他们开设了汉语课,有55名学生学习汉语,分初、中、高三级,每周20多节课。之所以有如此多的学生选修汉语课,主要是因为中国日益强大,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会说汉语,对他们未来择业有利。他们的学生也参加奥赛,但不专门集训。他们不奖励教师,干得好是应该的;干不好要走人。他们对学生要求很严,对学生有比较严厉的处罚措施。他们每年有250名高中毕业生,三分之一升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伊顿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后,年薪都在10万英镑以上。伊顿的学费昂贵,每年1.8万英镑。但并非有钱就能进入伊顿读书,学生一般要有贵族血统,或者是名流之后。
  
  最后,我们参观了化学实验室,这是Frank先生的办公室。他给我们演示了教学课件,出示了他的教学笔记和学生作业,还有他的著作。他显得很高兴,突然跳到桌上坐下,说:“你们还想问什么,我都告诉你们。”面对这样一位热情亲切的英国人,我们觉得彼此之间的距离没有了,就像在家里一样无拘无束。我们了解到他做过化学教研室主任,他的妻子是副校长。他的女儿曾经到过上海,他很希望到中国来看看。
  
  告别了伊顿公学,我们返回伦敦。路上,我们无心观赏两边的美景,都在交流访问伊顿的感受。我们认为,伊顿公学层次很高,是贵族教育。北大附中和伊顿公学有相似之处,也有明显的区别。伊顿对学生身份的严格要求和高收费非我所能。但我们还是希望两校能以此为开端,进一步加强交流。最后,周丽君老师对伊顿不收女生颇有意见。导游说:“所以是history而不是herstory。”我们都笑了。
  
  后来,在去巴黎的火车上,我们译出了伊顿公学的校歌:
  
  高耸的尖塔
  
  古老的城堡
  
  闪光的皇冠镶嵌在绿毯之上
  
  如此执着
  
  科学的灵光
  
  亨利的英魂哺育众芳
  
  呵,她是祖国菁华的荟萃
  
  他是温莎的崇高和宽广
  
  丛林、绿草环绕我们身旁
  
  鲜花、嫩叶对我们欢唱
  
  伫立在高高的托马斯像前
  
  脚下银色的小路在延长
  
  穿过英吉利海峡海底隧道,“欧洲之星”快速列车把我们带进了塞纳河环绕着的巴黎。2月1日,我们按计划去访问德比西中学(CollegeClaudeDebussy)。该校在离巴黎市区的一个小镇上。打听了多次,我们才找到德比西中学。这是一所初中校,以音乐家德彪西的名字命名。校园不大,到处很整洁。校长是一位女士,在该校任职已有10多年,精明强干。我们先简单座谈了一会,然后在她的引领下,我们参观了教室、办公室、实验室、计算机房、体育馆、食堂和图书馆。每到一处,校长都给我们详细介绍有关情况,还主动和她的老师打招呼。她见到地上的纸屑,主动弯腰捡起来。我们还听了汉语教师欧德莉的一堂课,十六七个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汉字的书写笔画。课上得很轻松。离开学校时,我们在一面镶嵌着彩石图案的墙壁前合影留念。校长介绍说:“彩石图案完全出自学生之手,花了整整三年的时间。”我们感到,这三年,学生拼出的可不只是一幅简单的图案。
  
  2月7日,我们驱车长途奔驰,开往汉堡。一路上,大家谈生活,谈文学,谈物理、化学和生物,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并不觉得长途奔波的疲劳。
  
  2月8日,我们去访问克斯迪安内文中学(GrammarSchoolChristianeums)。该校坐落在汉堡富人居住区,到处是高大的树木,一幢幢别墅散落在树林里;易北河水环绕旁边,野生公园更增添了美丽的色彩。该校在汉堡很有影响,是家长和孩子向往的名校。我们来到校门口,一眼发现了高高飘扬的。原来学校为了迎接我们,专门升起了国旗。校园的墙上贴着“欢迎北大附中代表团”的标语。接待人员说今天是高年级统考日,也是学校招生日,还有一位实习教师要通过教育局长、校长的面试。校长很忙,但为了表示欢迎,还是要亲自接见我们。在教师阅览室,学校全体领导和我们见面,开了一个座谈会,校长UlfAndersen先生介绍了学校的历史及有关情况。这所学校有300多年的历史,是一所公办中学,隶属当地教育局。学生从五年级到十二年级,近千名学生。学校的特色是外语教学,10年级的学生要掌握三门外语,到高中再选一门外语。每位教师至少要教两门课。教师都很敬业,业务素质都很高。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参加各种竞赛,并取得了好成绩。学校的管理井然有序。我们看到,教师课间都到一间大房子里休息或交流,学校的通知都在休息室发布。有的教师有事请假不能来上课,教务人员就会在休息室里提前通知其他教师代课。代课是义务的。休息室的隔壁是一间文印室,每一位教师都是自己印讲义。学校的人事权在教育局,学校无权调入或辞退教师。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依据家长、学生和同事的意见。学校不允许本校教师到外校兼课。
  
  我们听了四节课,是英语、生物、音乐、美术。四节课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学生活动多,教师讲得很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高,充分体现了主体地位。课后,我们提了一个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讲不讲?陪同我们的副校长说,学校并不限制教师的讲述。学校对教师的教学方式兼容并包,尊重每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不求统一。他特别强调,讲述为主的教学模式和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模式没有高下之分,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教学方式。他说学校有一位教师以讲为主,很受学生欢迎。副校长的话充满了辩证法,我们都很受启发,也颇有同感。
  
  下午,我们离开了克斯迪安内文中学。时间虽然短暂,但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北大附中代表团的友好情谊。本月底,他们学校的乐团将访问北大附中,我们预祝他们访问成功!
  
  以上是我们赴欧洲访问的基本情况。通过访问,我们开阔了眼界,活跃了思想,突出的感受有以下几点:
  
  一、课堂教学。以上三所学校的课堂教学都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是组织者、启发者和引导者。学生通过研讨交流获得答案。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见解,鼓励学生畅所欲言。重视探究式的学习,注重在比较中在活动中学习。学习内容难度较大,但学生在课堂上很活跃,很放松,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不用站起来。学生很懂礼貌,遵守纪律。
  
  二、教师敬业。三校的具体情况虽然各不相同,但共同点是教师都很敬业,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学校,这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能体现出来。三所学校都重视教育质量,并以此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校长亲自面试新生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三、外语教学。三校在外语教学上投入的力量大,并形成了学校特色。伊顿公学的11门语言课令人惊羡。克斯迪安内文中学的学生要学习拉丁文和希腊文,并能用流利的英文交流。外语交际能力为学生奠定了走向世界的扎实基础。
  
  四、比较反思。与他们相比,北大附中在硬件建设上并不逊色,但利用率有待提高。从教育理念上看,我们也不落后,但我们的学生人数多,高考压力大,一些好的想法和设想难以实现。同时我们也感到,北大附中40年来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应该充满自信,继承优良传统,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
  
  短短的10余天,我们对欧洲中学教育了解得很有限,即便是亲眼所见,也未必是本质的东西;我们的感受也不一定正确。东西方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决定了这种了解应该是长期的、不断深入的。我们听到的和看到的大都是他们好的一面,至于他们不好的一面我们基本没有去了解(单从他们的学生公开抽烟、佩戴首饰上,我们感到有我们不取的一面)。
  
  衷心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一次走出国门参观学习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