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移动搜索时局:百度,盲人摸象是否心慌

By seajsea at 2017-05-11 • 0人收藏 • 337人看过
文/ 苏一壹 从大蛋糕看众生相,一般更有趣味,甚至还会体验到些许积极结论。新年伊始而市场暗涌,移动搜索业务席下战火又燃,近乎展现出,行将戳破互联网信息的原有沙漏的画面:画面虚实中闪现的焦点,是百度作为过去互联网信息搜索时代的“集大成”者,过去一年,百度稍显落寞;新的一年,能否验证这份落寞的对错? 这里的趣味在于,始终未解决移动入口焦虑的百度,此刻是矛盾最为真实。这种矛盾,应当来源于过去一年间,百度先后推出了诸如智能眼镜Baidu Eye及百度筷搜等多项移动端硬件产品。这是互联网巨头们“足够自信”的典型打法,单纯凭“够噱头”,可以博得老百姓眼球,却也承受被业内发烧友们称之为“大跌眼镜”或“不明所以”的诸多困惑。 真实主要体现在,百度开始呈现出温和的反思,才稍稍显露出一点不自信。这不,在2014年的年关收尾,百度相对静默的拉扯出移动语音搜索的旗号,发布了百度手表这一智能可穿戴产品。这次百度倒是老实许多,不再看重引导用户呼声,倒是重点将百度移动搜索客户端,重点植入其中。 综合看来,百度移动搜索硬件派之路,是其心猿意马的过程。或者可以说,是宁愿愿景宏大,也要高傲的百度,可以不用在渠道纷争层面,与搜狗抢夺微信这一“只图眼下”的攀岩利器;资源整合层面,也可以不眼红“整合论”,借鉴UC浏览器借助神马搜索及阿里巴巴搭出梯墙。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明明都要爬移动搜索的饭桌,为何是百度显得孤立,别具特色?为何偏偏是百度,没人提醒它犯错以及正在犯错? 三家合围,逼出移动搜索硬件:百度拿脚问路 回顾2014年,是所谓移动搜索大战的元年,缘起于百度承受“三家合围”的竞争局面。2014年4月,UC突然联合阿里发布了潜伏多年的神马搜索,给了百度一个措手不及;几天之后,张朝阳和王小川立刻亲自上阵发布新版搜狗搜索App,还拉上了腾讯的刘炽平,竭力向百度宣战;随后360移动搜索App也低调上线,形成了三家对百度的围攻之势。 在过去的两年中,百度一直试图用各种数据证明自己已然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船票,如移动流量超过PC、移动营收占比超过30%,但是种种业绩指标始终没能说服业界和华尔街的投资人,因为枯燥的业绩和用户数字背后,百度在移动端主打的用户产品“手机百度”客户端始终没能成为中国手机用户的主流应用之一。事实上,最初百度选择承载移动搜索的用户产品也是手机浏览器,但是两度收购UC的企图都没有达成,反而促使阿里出手全资收购了UC,同时自己的手机浏览器业务又始终做不起来,只好凭空创造了一个搜索客户端的概念,搜索App似乎是一个阉割版的浏览器,近乎是掉入夹缝中的无奈之举。 我不相信所谓传统互联网企业的定义,只是通常将这种不自信的温和,解读为皇帝的新衣下面,只有保守与隐忍。这个不谈与否,但值得推出的最为警醒的市场边界议题之一,是移动互联网的从业者可以边做边懂,但最不应该盲从。 先理解百度的盲从,就有 “PC信息遗孤”这样尴尬的影子。老实来讲,我个人一直匪夷这是否与其对多年占据市场高位,导致其单纯从信息层面的高估,呈现出些许技术盲从有关。因为这演化成市场层面的形单影只,就像这样拿脚问路,究其根源,是其失去了对大市场内创新融合的动力与先行机会。说到机会,还是得回归现实部分。诚然,移动搜索的成熟形态,目前在全球范围来看都还陷于一个巨大的迷雾中。概念很多,探索很多,机会很多,但目前在用户端最具实用性的形态,还是浏览器,主流企业与品牌都会重兵投入于此。这里的焦点仍在于长远,公平的竞争局面,可以发挥浏览器在多屏互动、个性化(尤其是长尾内容)方面的精进,足够反哺移动搜索的技术演变,高速助力国产式web app市场取得话语权,也有利于搜索引擎技术和用户体验的发展进阶。 只是,这里聊的市场层面这些,曾经的技术大牛百度哪儿去了了?高估自己渠道优势、技术优势的百度,也明白它要创新、要新市场、要融合,因此它不走浏览器市场、不走市场整合运营还情有可原,但为何偏偏执着于移动搜索硬件之路?是什么支撑它的底气? 新大陆上演盲人摸象,百度应当心慌慌 百度执着以智能硬件,探索移动搜索新渠道的执拗,只剩下一层底气:企业品牌力。从现代市场学理论来讲,百度仍旧犯了上述移动互联网市场变革规律中,触碰到了企业品牌的市场边界议题:因为移动互联网已经带来全面变革,百度在互联网时代,其品牌影响力可以最大化的生长规则及链条已经接近破碎。 另一个因素是,百度在对其品牌地位的判断,已经落后于移动互联网已经实现地理区域内涵(是否局限于大陆市场)、价值输送(是否满足信息多元)、信息生产来源、生产渠道演化、用户权益诉求等诸多因素的同时变革节奏。显示问题是,当用户使用移动搜索之时,不是非要“百度一下,你才知道”之时,原有的品牌依赖和生长规则,就会变成品牌及市场阻碍。 这一点,在移动搜索表现较好的移动浏览器市场可谓表现得淋漓尽致。既然说品牌市场,倘若再以移动入口碎片化为由,盲目量化手机浏览器的价值是非常幼稚的。艾瑞咨询移动实时监测系统MUT的一张最新App排行榜,以“周活跃”为维度,前十大应用中只有一个类别有两款应用就是手机浏览器,从品牌影响力上,为何不见号称中文第一搜索引擎、用户过亿的手机百度客户端?由于在设计结构上的“海纳百川”,浏览器几乎可以接入任何线上服务且毫无违和感,分发长尾流量的能力甚至超过微信——因为浏览器最初的定位就是分发信息,所以新闻客户端、搜索引擎、小说阅读器、视频甚至游戏等内容型应用都能轻易成为浏览器自身的“第二定位”,形成品牌和规模,进一步滚入各种垂直领域的用户。 这就能够解释为何浏览器这种产品形态在媒体关注度不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高频次使用率。艾瑞的这份榜单中,手机浏览器始祖UC浏览器仅仅排在微信和QQ两大IM之后位列第三,而活跃度差不多是UC二分之一的QQ浏览器也挤进了前十,这足以说明浏览器的长尾利用率高,对App的二次定位以及长期活跃度有多重要。 总结百度的移动搜索战略,尤其是手机百度的定位,是先后呈现了技术偏差、渠道偏差、品牌偏差。客观上说,单从市场运营上讲,百度仍然是国内受屈一指的营销规划公司,手机百度通过高价砸预装、高调做品牌等市场手段,确实拿下了一定的用户量,这是百度丢卒(百度手机浏览器)保车(手机百度)的战略选择使然,但同时也透支了百度的品牌效应,很多装了手机百度App的用户,实际上大部分时间却仍然用浏览器搜索。 移动搜索利用移动浏览器,已经开始对品牌和用户习惯进行重塑,终导致了“三家合围”场面中,百度略显疲于奔命的局面。百度与其逃避,不如将Web App移动搜索技术与市场融合理念早日提上日程,放下高傲的身段,携手行业合作伙伴真诚互助,在移动浪潮中,重新拾起用户的寄望与乐观。 总结看来,移动搜索的形态依然有巨量的颠覆性和市场容量,确实是一块新大陆,语音搜索、图像搜索,传感器搜索都是可以突破的方向。但另一方面,在移动搜索产品形态上能有质的变化之前,移动搜索倘若无法实现格局的突破,仍只是个海市蜃楼。我们看看虚幻之间,再看一出盲人摸象般的古戏新唱,又一番国产式巨头的喜剧景象罢了。 互联网科技行业的闹剧喜剧始终不断,移动搜索让剧情背后的思考应当具体。倘若找寻市场理念内的积极意义,或许是喜剧更能激励年轻人、后来人。(本文完) 作者简介:苏一壹,市场与品牌评论人,商业专栏作者。关注更多文章,可关注今日头条《品牌市场评论》、微信公众号与搜狐新闻客户端,搜索作者名称。-------不主动更新,拒回复零散需求,有种你整个大的投啊。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