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2019-11-18 22:39:47

  《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应以“情境问题——数学模型——应用与拓展”为主要方式,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为主要方法来实施。但由于学生长期在传统的问答式教学下的熏陶,被动吸取知识习惯已经形成,所以要克服这种现状,教师应在教学中通过帮助学生用心体验,感受新的学习理念,逐渐接受新的学习方式和方法,促进数学思想和能力发展。

  一、体验情境,增进学生发现意识。

  创设情境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与生活息息相关,促进学生发现意识的增强。例如:在教学“黄金分割”时先创设以下情境:如果你是报幕员,你认为站在舞台的什么位置最合适?看似简单的情境,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回顾生活中的实例,再观察,教师再用多媒体播放报幕员站的位置,发现:舞台上报幕员并不是站在舞台的正,而是站在舞台的一侧,以站在舞台长度的黄金分割点的位置最美观,声音传播最好,这是为什么呢?引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乐于思考,乐于发现。其次学生还可以从老师站在讲台的不同位置的视觉比较,体会“黄金分割点”的含义,从而发现生活中诸多的运用“黄金分割”知识的奥秘事件,促进学生发现意识和发现习惯的形成。

  二、体验探索,促进学生思维创新。

  数学知识的取得,如果仅是通过口耳相授,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技能而已;若是经历自我探索而发现知识,则会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与创新。例如:在教学《连结任意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之后,我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连结任意的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和等腰梯形的各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什么图形?你能总结出怎样的规律?面对这一探索任务,首先要求学生逐一画出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其次,让学生动手量一量各边的中点,顺次连接起来,得到四边形;第三,观察、探索、分析、转化、证明、归纳,最终给了正确的答案。

  学生经历逐一理解每一类图形的条件,推出合乎逻辑的结论,这样更好地理解各种特殊四边形的特点及联系,发展学生有条理的思考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促使学生对知识的贯通与融汇,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与创新。

  三、体验合作,促进学生情感凝聚。

  按照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若能在学习中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及力量,则会促进他们情感的凝聚,同时通过合作,往往能取长补短,拓展思维,使学生能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四、体验成功,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常言道:“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我认为“成功更应该是成功之母”,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取得的点滴进步,都将促进他们自信心的增强,主动参与学习的愿望会更直接、更强烈。例如在复习一次函数时,设计了既有已知两点求解析式的练习,还有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相交求解析式的习题,还有利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这样,即能让后进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饱”,也能让优生“吃得好”,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带来的喜悦与信心,促进他们今后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五、体验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能力。

  初中数学的学习,就是要学会建立数量和空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用以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学会应用数学,使之为己所用,更能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与美。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创设一些实际问题,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世界,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的宗旨,发展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总之,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的丰富内涵,实际上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也是新课标倡导的重要数学理念之一。实践证明,让学生发现数学的奥秘,体验数学内容的丰富,学生不但会以良好的心态投入学习,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而且还会促进对知识探索的兴趣,充分开发其身心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作者:汪运祥



相关链接>>

1、决战2015高考数学之五月冲刺复习(学生版)

2、全国各地2015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调研数学(理)试题汇总

3、全国2015届中考数学模拟试题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