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乾坤-谷超豪院士的数学世界

2019-10-21 12:11:58

新华网上海8月17日电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有一间特殊的病房:桌子、茶几、床头,各类书刊资料堆积如山;报告、草稿、模型上,到处可见各种数字符号。这里的主人就是我国著名数学家、院士、复旦大学教授谷超豪。
  
  从微分几何到偏微分方程,从规范场到孤立子数学结构,这位耄耋老人的研究成果扬名天下。从教60余年,他的众多弟子也已跻身我国数学事业的中坚力量。他说:“数学世界充满了精神的创造,只要深入其中就会发现奥妙无穷,简直是开发不尽的宝藏!”
  
  情感与责任筑起人生支点
  
  现年85岁的谷超豪先生尽管打着点滴,却依然保持着老一辈科学家高雅而朴实的气质。他不愿多谈自己的成就,世人眼中的辉煌与荣耀,早已被他内敛为平和与谦逊。“要把个人兴趣和祖国需要结合在一起”“年轻人要有社会责任感”,这些话,老人在各种场合重复了无数次。对祖国的满腔深情,对历史的厚重责任,筑起了谷超豪的人生支点。
  
  “中山春草绿/铁鸟恨无情/抗敌效微力/报国托童心。”正如他为母校所题的诗句那样,用自然科学改造世界、造福人民,成为谷超豪的“终身大事”。上世纪50年代初,国家希望在计算数学、概率论、偏微分方程等薄弱领域有所突破,谷超豪自觉承担起这个使命;他致力于把数学应用到航天中去,经其反复设计、选用的方法在我国“钝头物体超音速绕流”的计算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为我国国防科研作出了贡献……
  
  直到停止呼吸,都不能偏离人生的支点。正是带着这样坚定的信念,谷超豪在因病住院的5年多时间里,依然没有闲着,而是将精力投向数学领域的崭新高度:从事爱因斯坦引力场方程求解方面的探索。同时,他在这里与复旦的学生定期举行数学讨论会,先生的两个“关门弟子”就是在病房里完成的论文答辩。
  
  纵使时代变迁,情感与责任不断延绵,谷超豪的人生支点成为学生们的座右铭。复旦大学知名教授李大潜院士说,先生始终把“国家需要”和科研目标紧密结合,治学的“多变”正是源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从祖国建设的需要出发,才能不断发现学科创新点,才有源源不断的激情和智慧。这是先生给予我们最大的启发,也将指导我们终生的实践。”
  
  用全部的生命热爱数学
  
  作为数学家,谷超豪的身上始终带着自然科学的理性与人文科学的感性。“在我的生活里,数学是和诗一样让我喜欢的东西。诗可以用简单而具体的语言表达非常复杂、深刻的东西,数学也是这样。”谷超豪说,正是因为“一见钟情”,让他与数学结下了“白首之约”。
  
  小学三年级,循环小数的无穷无尽让谷超豪感到神奇,“你抓不住它,却可以尽情想象”;考入温州中学后,启发性教育方式让谷超豪如鱼得水,“我尤其喜欢看数学方面的课外书,刘熏宇的《数学园地》把我带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回想起和数学结缘的岁月,谷超豪的声音颤抖着。而在复旦大学求学从教的岁月,幸得苏步青的指点、获得图书馆管理员的“美差”,让谷超豪在数学世界里锤炼出自由而高尚的灵魂。
  
  因为热爱,所以肯吃苦钻研。谷超豪将自己的三大研究领域——微分几何、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亲昵地称为“金三角”。为了挖掘这些“金子”,谷超豪与同为数学家的妻子胡和生院士一起,几乎牺牲了一切与悠闲、度假等字眼相关的时间,除了最简洁的生活程序,剩下的便是孜孜不倦地埋头于空间、变换和方程,化枯燥为神奇。
  
  因为热爱,所以当谷超豪负担起和数学没有直接关系的大学校长重任后,也始终没有放弃数学研究。汽车上、火车上、飞机上,点滴的时间他都不放过。“人的天赋总是有所不同的,即使是天赋很高的人,可以较快地取得成绩,但要想取得突出的成就,就必须有不同于常人的刻苦努力。”谷先生说。
  
  1980年,谷超豪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4年当选国际高等学校科学院院士。2009年,一颗小行星以谷超豪的名字命名。2010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0多年来,他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29篇,其中100篇为独立完成。
  
  从严治教“桃李满天下”
  
  “人言数无味,我道味无穷。良师多启发,珍本富精蕴。解题岂一法,寻思求百通。幸得桑梓教,终生为动容。”这是谷超豪1991年作的一首诗。诗中,他抒发了自己对数学的眷恋之情,也道出了对教书育人的理解。在复旦大学的师生心中,谷超豪不仅是数学家,更是教育功臣。
  
  记者了解到,谷先生从教至今,培养出来的学生构成了一支跨学科的超强科研队伍,使复旦数学研究所成了“数学江湖”中的“大门派”。“数学家如能和其他领域的科学家有共同语言,那将得益无穷。”谷超豪坚信,优秀的数学成果早晚将会对、经济、社会等发生重大影响。
  
  更重要的是,谷超豪治学注重一个“严”字。一方面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学识传授给年轻人,并将他们“残酷”地推上数学领域的前沿舞台接受检验;另一方面,他认为创造性的构想只有建立在扎实的基础上才能“开花结果”,“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现为院士的复旦大学数学系教授穆穆不会忘记,十几年前,他即将参加有关“大气物理”的博士论文答辩,导师谷超豪认为论文不错,却又叫他去大气物理研究所呆了半年,原因是“对大气物理的基础了解不够”。如今,穆穆已成大气物理研究所的骨干力量,每每回想此事,他总说:“真应该谢谢老师当年的严格。”
  
  谷超豪告诉记者,虽入迟暮之年,但他仍有一个未完成的心愿。“恩师苏步青曾不止一次说,‘谷超豪只有一点没有超过老师,就是没有培养出像谷超豪这样的学生来。’这句话让我深感责任重大。”所以,尽管谷超豪的学生中已经涌现出了李大潜、洪家兴、穆穆等9位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但他依然觉得做得不够:“希望能跟夫人一起,再多培养出几位新的数学优秀人才!”(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