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9-11-21 22:16:01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种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如何使学生“想问”“敢问”“会问”“善问”,从而使他们有兴趣去学习,并且学会学习,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的一个课题。

  何谓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指认识活动中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探究的心理状态,并进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心理品质。

  一、中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表现及成因

  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比较薄弱,具体表现为无疑可问、不敢问、不知怎样问、没有机会问等四种形式。学生问题意识薄弱的原因主要有:专制的课堂气氛与注入式教学,造成学生难以发现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是因为教师不能“善问”问题;学生提不出问题,是因为教师不能“善待”学生问的问题。

  二、培养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策略

  发挥问题意识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要求教师要以问题为中心来组织教学过程,一方面,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研究学生,善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自学、合作、讨论、辩论的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注重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学生 问题意识呢?

  (一)加强双基教学,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提供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就要加强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在课堂上针对学习的内容提出各种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 “想问”

  教师要安排特定的情境,设计关键的问题,提供感悟的契机,创设思维的氛围,启发学生在探索中获取知识。

  1.要求学生自己预习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发现疑难,提出问题。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甚至可以故意出“错”,给学生留下“钻空子”的机会,设法让学生钻这个“空子”,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有独立探索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

  3.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不独占课堂45分钟,尽量采用少讲、精讲、讲重点的方法,留给学生敢问的时间。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采用教师—学生、学生—教师这种纵向提问形式,也要采用学生—学生横向提问的形式,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质问、讨论、辩论。

  (三)提高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善问”

  1.教给学生质疑的技能。在思想教学中我们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方式,启发学生开拓思路,多思善想,质疑问难。

  为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是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二是要让学生了解质疑的范围;三是要培养学生在难点处求疑,困惑处求疑,关键处求疑,易错处求疑的技能。

  2.树立学生质疑的信心 。作为教师应努力创设一种宽松、民主、平等、融洽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多提问。对于那些在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对意见的学生,要予以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讨论来加以引导,从而纠正其错误的观点。

  (四)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问”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师应该积极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说;在教学过程中要对学生反复宣传“言者无罪”的思想,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对学生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对待,耐心解答;对大胆发问的学生,特别是提出了创造性问题的学生要给予中肯评价,使他们积极主动思考和提出更多学习中的问题。

  (五)教给学生方法,使学生“会问”

  常言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同时,我们应该使学生知道在哪儿找疑点,可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等地方进行质疑。与此同时,我们教师还要启发学生会说。如进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教学时,学生提出了“两制并存是否影响大陆的制度?” “的解决为什么难于港澳?” “实行‘’后,我们的国家结构形式是不是就由单一制变成复合制了?”“两制并存有没有时间限制?”等一系列较为贴近时代和社会现实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创新活动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提出问题,才能启动思维,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问题为核心而展开。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问题意识在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活动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