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高考作文"传递"了一份"沉重"

2019-11-12 21:25:01

新华网:高考作文"传递"了一份"沉重"

粗看媒体披露的今年全国各省市区的高考作文题目,似有百花齐放争艳斗奇之感。然而,仔细品阅之后,却令人皱起了眉头 。

玄乎者有之。比如,上海《必须跨过这道坎》、浙江《行走在消逝中》、广东《传递》、陕西《出事了》等,就给人玄之又玄的感觉。题目一玄,难免就会给“假大空”留下空子。

疑似广告者有之。比如,辽宁的《我能》,人们一下子就想起这是移动运营商的广告词。

俗套者有之。比如,山西两个选一题目《心中一泓秋水》、《要说爱你不容易》,安徽《提篮春光看妈妈》等。用这些在文艺小品散文中常见的市井话题作高考作文题目,难免有落俗套之嫌。

当然,上述作文题目并非不能考出学生们的语文写作水平。假若从讲究文采方面考虑,这些题目或许还最易撩动他们的内心情思。但认真审视这样的高考作文,却给我们一份心灵的“沉重”。

其实高考作文题目要考核的不仅仅是考生们的语文水平,更重要的是还要考查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判断能力和分析思考能力。而综观上述那些作文考题,则很难真正考出那种国家所需、社会所盼的年轻学子的健康情怀和崇高理想来。

高考作文愈来愈远离实际已成一个不争的事实,而这种过于脱离实际的作文考题对学生的误导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当前,一些大学生都不同程度存在某些心理问题,个别的则发展为极端的行为,如马加爵事件、跳楼事件等,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大学生钟情圣诞、情人节等而漠视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的现象,同样也值得我们关注。而这些现象的发生,与当前一些学校的思想教育导向不能说没有关系。如何使大学生真正健康起来,真正成为国家的希望,就必需对他们加以正确引导。而这种引导不但体现在日常的知识文化教育中,同样也应体现在必要的文化考核上。在这一点上,高考作文就更应充分发挥它的教育引导功能,岂能玄之又玄、不着边际呢?

古人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其实评判好的作文,首要标准不是文笔的优美、结构的巧妙,而是真实。因此,高考作文应该更多地让学生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为他们今后步入高校、迈向人生作好铺垫,而这难道不是高考的原本之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