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生活化

2019-11-07 08:19:31

  叶圣陶 先生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老师善于利用。”知识本身产生于现实生活,因此,教学时,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现有水平,打破教材的狭隘框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感兴趣的故事、实例、新闻等入手,吸收并引进与现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关的具有时代性、地方性的信息资料进行充实、重组和处理教材,提出真实的、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这样,不仅可使原来十分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学生感兴趣,而且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知识与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

  一、课堂教学生活化往往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教学资源的生活化.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课教学的"源头","活水"就是实实在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它为思想课教学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 竭的"素材.在以往教学中,教学的资源由老师收集提供给学生,再设置问题情景由学生讨论,这样的教学资源由于不是学生本人的直接体验.所以很快学生对老师提供的材料不感兴趣,生活化课堂必须结合学生的直接经验,以直接经验社会生活来丰富、扩展和提升学生个体的认识,把社会生活中的教育资源与书本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发挥现实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积极、独特的作用。例如我在进行高二<<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课前让学生去采访自己生活周围的代表,教学素材由学生自己去收集,问题由学生发现,然后再在课堂中讨论,在讨论中感悟体会代表的职责与义务.体会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这样由学生自己提供来自生活的教学素材,具有亲历性、情境性、具体性、个体性、原创性等特征。教学起来使教师省时省力,同时也使课堂少了许多说教,多了不少真实,大大提高了思想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 教学内容的实践化。课堂教学必须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 丰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激活这些素材,怎样使零散的生活素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发挥它的教育功能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关键所在.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的认知规律就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在认识……-就是从实践中来,再回到实践中去.生活化的教学除了注重教学素材,教学情境的生活化外,也要注重教学内容落实的生活化.为此,生活化课堂必须具有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促使他们积极感悟、体验生活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例如<<人民代表大会>>一课的教学中,在通过采访到的现实中的代表的事例感悟到有关和代表的知识后,我让学生扮演代表,分别对我们学校所存在的问题写一份议案,并上交给学校.后来许多操作性,可行性很强的议案被学校采纳并解决了问题.通过这个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也使学生体验了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体会到了理论在生活实践中的价值. .真正实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3. 教学方法的生活化。教学过程中所呈现的材料不单是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关系的中介物,而是作为类主体与施教者、受教者相互交流,与主体的生命和情感沟通;其次,施教者与受教者的关系也不机械地划分为相互对立的主客体关系,或是在不同条件下互为客体关系,施教者与受教者必然发生交往行为,产生交互作用,达到相互沟通和融合。新课程观指出,课程不应仅仅理解为教材,而应当看做是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使学生参与活动,增加体验,获得发展。因此,在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来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原型于教学过程之中,沟通书本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将生活原型作为探索实践活动的感性支撑,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就是教学方式生活化。例如,我们平时可用扮演法让学生去体验知识,用实话实说讨论法让学生去评价认识,用新闻播报演讲法让学生去分析问题。除运用生活话题组织教学外,诸如主题班会、辩论会、社会调查、宣传活动、访谈演讲等,还有模仿“正大综艺”“挑战主持人” “第二起跑线”“今日说法”等电视栏目的课堂组织形式,都是思想课教学方式走向生活化的有效形式

  二、在思想课堂教学中要体会生活在思想教学中的作用。

  生活是开展思想学习的来源和基础。生活蕴含着知识与力量,是形成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之母,它教给人们生存、发展技巧,教会人们如何走向成功,它展示着人世间的秘密。复杂抽象的理论一旦回归生活,就会变得生动与简单。而生活引进教学,也使知识增长、能力增强、良好情感的形成、科学态度的培养、正确人生价值观的确立有了可靠的基础。而教学任务就是架设由生活通向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基础。

  生活给思想课教学注入动力。学习作为一项苦差事,需要动力。而思想学科的知识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概念、原理很抽象,学起来枯燥难懂,学生们难以有较高的热情和兴趣。而生活则具体、丰富、生动、多彩,散发着诱人的魅力,触人感官,动人心灵。将生活引入教学,会使学生产生亲切感、认同感,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会被引发出来,从而实现抽象的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科学知识与生活现象的有机统一。丰富的社会生活,经济的、的、文化的、哲学的、国家的、地区的、历史的、地理的、他人的、自己的,等等,时时更换新的内容,展示新的形式,处处在发生新故事,能满足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欲望和要求。知其然,也能知其所以然,社会生活的引入无疑会激发和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学习动力、探究冲动,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思想课的最终目的和归宿也是服务于生活实践。引入生活是为了回归生活。学生的学习始于生活,又最终回归生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知识、提升能力、感悟真理、陶冶情操、学习正确的生活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需将这些知识和理论回归到复杂多变、丰富多彩的社会中去理解和运用。

  生活化教学能实现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生活化教学强调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人的生活品质,完善人的生活状态,提高人的生存能力,提高人的生活质量,使学生学会过美好的生活”。 科所包含的不同模块,在数量及内容上实现了课的多样化,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与需要。在实施中,生活化教学将学科的先进性要求与适用范围的广泛性要求相结合,将知识功能与实际功效相统一,既着眼于部分学生升学的需要,在认识世界,改造生活的实践中发展科学思维,同时又考虑到部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需求,教给学生成为一个社会人所必须的经济学常识、、文化、哲学思辨知识。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理论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分析与综合,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有差异的发展。

  在思想教学中,除了认识到生活实践的生要性之外,如何在思想课堂引入生活、贴近生活则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心理学研究结果表明,学习时只靠阅读,过一段时间只能记忆10%,只靠耳听就只能记忆20%,只靠眼看则只能记忆30%,听看结合能记忆50%,再加上参与及思维的整理,保持效果将更好。在学习中,如果能够做到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互相配合活动,就能大大的提升学习效果。我们大多数人都有这种的体会以,学习时,仅听别人读一遍,不如自己认真的看一遍,更不如边听边看,更加不如亲自参与讨论的效果好,“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会记住”。因此,要是在思想课堂中引进生活,可以采用多功能教学法,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在思想教学上,除了单纯的讲授之外,可以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辩一辩,演一演,配合生活的情景设置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多种感观,使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心理学研究表明认为,青少年认识和感知事物,是有一定的过程和规律,它往往是由感性到理性,现象到本质,由直观到抽象等。传统的教法较少顾及学生的认知结构,学生被看成被动的知识灌输对象,满堂灌”的现象较为常见,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而现代教育教学手段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次。首先,电脑教学手段如多媒体辅助教学交互性强,操作界面丰富活泼,学生对形象生动、色彩逼真的动画效果有着直观感知,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培养学习情感,形成学习动机。其次,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利用课件设计的形象具体可感性,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这样,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最后,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不仅增加了课堂的容量,而且实现了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效果最优化的高度统一。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抽象概念、原理具体化、形象化,也易于学生接受知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需要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学习,主动发展。

  三、构建高中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几点建议:

  1. 师生关系要和谐。

  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和谐、民主、宽松的师生关系是授课成功的重要因素,是“生活化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生活化课堂”的基础。

  课堂教学被看成是生活世界的一部分,是教师和学生生活其中的预设背景,要求把教师和学生看成是存在于生活世界中的不同主体;课堂看成是师生之间的交往行为,而不是知识授受的认知行为。师生之间的交往关系是建立在生活认识基础上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关系。为此,在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坚持“生本”理念,去倾听、去理解,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参与的机会,提供一个交互式的对话学习平台,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思想课教学的出发点,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例如,我在授课《我们的中华文化》时,我和学生都是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为了能够让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地域性,我和学生们都欢快地唱起了各自家乡的歌。这样轻松活泼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课的魅力。

  2.教学内容要开放。

  新的课程观认为,教材内容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课程不仅是知识,同时也是经验、活动;它不仅是文本课程,更是体验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探求知识的过程;是教材、教师、学生、环境四因素的整合。一个有意义的教学过程,除了具有学习客观知识的特点之外,还应该成为广大师生运用课程资源共同建构知识和人生的生活过程。就高中课而言,联系性更强,内容可涉及自然的、人文的、历史的、现实的、中国的、外国的等,仅凭教材上有限的内容作为教学资源,势必造成教学上的单调与枯燥,课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因此,教师要具备与时俱进精神,开放教学内容,关注热点、贴近生活,切实增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例如,我在教学《国家的宏观调控》一课,我和我的学生搜集了有关的房价上涨的事例和当我国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在教学《我们的中华文化》,我和学生深入乡镇,寻找乡土文化的有关资料,这样可以把课堂内外联在一起,把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也有利于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增强课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3. 教学方式 要更新。

  生活认识论把课堂教学看成是个体生活的过程,以提升个体生命质量和价值为终极目标,课堂教学的过程离不开个体的体验和参与。因此,在课教学过程中应更新教学方式,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自主活动以及在活动中来体验和感受,即由传统的师生授受教学向体验教学转变。在体验过程中,教学过程强调主客体的融合。例如在教学《储蓄和商业银行》一框之前,我首先在班上建立了若干个活动小组,并轮流到附近的农业银行开展丰富多彩的采访调查活动,亲历具体的生活事件,让他们在实践中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积极的行为感悟和情感体验,使课堂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将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将认知活动与学生的实际行动有机结合,学生会自主引发内在的矛盾斗争,以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形成。又如,我在教学《公司的经营时》,学生和我一起设计了有关公司经营的短剧,由学生扮演董事长,经理,等去体验教材知识。这种表演式教学法寓教于乐,富有生活情趣。

  4. 教学时空要拓展。

  传统的高中课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教学的生活化,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教学时间也并不一定要固定在每周两课时上。课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实践的机会。广阔的社会背景为学生提供了一片学习思想的天空,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实现。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让学生走进社会,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赴敬老院献爱心、秋游、研究性学习等有意义的活动,把课置于社会生活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了解社会的窗户,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思想,生活中时时有思想。

  构建生活化的课堂,使社会即是学校”、“生活即是教育”,让学生在生活化的课堂里能敞开胸襟,把生活拥入自己的怀抱,去想象、去体验,从而使思想课教学更生动、更有效。思想课教学走向生活化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但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既没有现成的理论,也没有成熟的实践经验。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会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改变自己,使自己逐步适应不断变革的教育形势,成为一个具有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的“新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