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被打女司机为第一次“别”车道歉

2019-11-01 18:05:57

  个人隐私被泄漏女司机之父替女儿报警

  “26条违章记录”?

  “2011年的不文明驾驶行为”?

  “乐山停车占道”?

  “卢父是营山县的政府官员”?

  ……

  面对记者的采访,卢某父亲一一“拆招”。

  昨日,娇子立交桥下的打人事件再度发酵,针对网络上关于被打女司机卢某的各种猜测及被泄漏的个人隐私,卢某的父亲已向成龙路派出所报警。同时,市交警三分局民警昨日下午来到卢某所在的医院,为其做询问笔录,正式对娇子立交桥下打人事件当事双方的交通违法进行调查。

  “第一次‘别’车不是故意的”

  前日晚,一段由打人者张某车内行车记录仪拍下的事情全程视频曝光,使“打人事件”再次发酵。网友从谴责男司机打人,发展为对女司机“扒皮”,关于卢某的个人信息、“26条违章记录”、“2011年的不文明驾驶行为”、“乐山停车占道”、“卢父是营山县的政府官员”等猜测一时间充斥网络。

  昨日下午2时,成都晚报记者赶到卢某的病房外,门上贴着一张印有“非亲朋好友谢绝探视”的白纸。三人间病房仅有卢某一人居住,她躺在病床上,手机响个不停。病房的角落里,鲜花、水果、牛奶堆成了小山。卢某面部浮肿,淤青还未消除。“我现在很累。”卢某声音微弱。她已进行伤情鉴定,结果两天后才会出来。

  昨日上午,卢某的同学将网络上的信息发给她之后,卢某感到很委屈。“因为网上的传言,我女儿现在的情绪很不好,身体也很虚弱。”卢某的父亲告诉记者。

  “现代车出事当天是她在开,因为要参加同学聚会,她才独自开车去三圣乡。”卢父说,女儿主要工作时间都在重庆,第一次变两根道,是想从三环路主道进入辅道,因为路况不熟,险些错过出口,变道晚了,挡到别人,不是故意想“别”,“女儿为此道歉。”卢父强调,“女儿行为上有不妥,但没有出言辱骂对方。”

  “网友扒的违章大部分系伪造”

  随后,卢父针对网络流传的各种信息,逐一作出了澄清。“红色现代是在她刚毕业的时候为她买的,因为工作变动,从三年前就是我在开,她开的是另外一辆按揭买的白色宝马车。”卢父说,“网友扒出的现代车26条违章有部分是伪造的,我的违章只有8条,都是在住家附近的琉璃立交,因为变道不及时压到实线。”

  此外,卢父强调,自己是木匠出身,不是网友所说的政府官员,“乐山占道是无中生有,我没有去过乐山。”针对网友曝光的“2011年,小朋友探出天窗外随意扔纸”事件,卢父表示,当时他也在车上,小朋友是亲戚的孩子,因为新奇,探出车窗外耍,但并未丢纸。

  卢父告诉记者,从女儿住院至今,张某的家人没有来过医院,也没有一个电话。昨日下午,针对网上出现有关卢某的个人不实信息及身份证照片被贴出等泄漏个人隐私的情况,卢父已向成龙路派出所报警。“我们将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目前,市交警三分局针对涉事双方的交通违法行为已介入调查。民警表示,“张某行车记录仪记录的视频将作为调查依据,但非证据。”成都晚报记者林姝霏

  各退一步给破坏掉的东西留点修复的空间

  成宛平

  这两天,“暴打女司机”事件在网络尤其朋友圈不断刷屏,所有人都陷入一种公开的狂欢,各种段子、八卦汹涌而来,裹挟着更多的人从围观者,变成参与者,推动者;同时,我们也陷于一种隐秘的恐惧之中,因为在场景不断的逆转之中,我们会忍不住怀疑,下一个“女司机”,会不会是自己,网友功能的强悍,让每一个人都失去了隐私的空间和安全感。而当理性退席之时,这种就充满了戾气,让所有人都可能从上一刻被广泛同情的人,变成下一刻被万夫所指的人。

  究竟是什么样的力量推动了这场对“女司机隐私揭秘的狂欢”?也许浅层的原因,是每一个人对“事件真相惊天逆转”之后的恼羞成怒,当初他们给过被暴打的女司机多少同情,现在就会对她的开车不文明的“前科”有多憎恨,而对其消费其隐私的狂热,只是一种集体无意识,你必须在朋友圈站队,表明你的立场。而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大家更相信弱肉强食的从林法则,好像谁在这个事件里表现得越激愤,他就获得了一种正义感和安全感,至少是在朋友圈里示了一次威,表示他不会甘心处于“食物链”的最底端。

  从马路上的拳脚相加,到网络上的隐私揭秘,整个事件的传播,固然因为它具备了足够多的戏剧元素,比如暴力、谎言、行车记录等等,更多的原因可能在于,在乘客暴打空姐、导游暴打游客、游客暴打保安这种事件层出不穷的语境之下,更多人更相信了“以恶制恶”,最终让更多人释放出了人性中对恶的偏执。其实,事件的起缘只是一些开车不文明的陋习,如果男司机表现得克制和忍让一些,如果女司机不那么咄咄逼人,如果网友在事件的演变过程中,多一点理性,整个事件都会是另一种情形。退一步,海阔天空,这一步,是人类最文明和理智的那一步,也是最艰难的那一步。

  如今,被打的人正躺在医院承受网友的万箭齐发,打人的人正在看守所独自追悔莫及。这是一个令人错愕的场景,一切已不可逆转,但作为旁观者,我们要做的事情很简单,尽早结束这场网络狂欢,让其余的事交给法律。至少,在我们退回各自生活时,那些破坏掉的东西,比如人与人之间的宽容与谅解,才有修复的空间。

来源: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