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规律上课反思

2019-11-18 12:26:28

  设计上有空间,操作时有余地。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的教学中,的整体思路是:

  1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2热身训练扫清障碍

  3学生实践收集证据

  4师生对话分析论证

  5就地取材实验拓展。

  实践中,1、2进行很顺畅,为3打下坚实的基础,到学生们完成缩小实像、放大实像的六组实验的时仅仅用了22分钟。由于实验证据的采集出了点故障,导致分析与论证环节做的不够充分。就地取材实验拓展在延时课堂中完成。

  一、预计之中,预料之外

  针对学生差异进行的教学设计,1、2、3步整体行进,4、5步留有空间。课堂按计划行进。完成热身训练时,用了15分钟,这时间用的值得。在这个环节,进行了找像的训练,明确像的概念和找像的方法,明确了物距、像距的概念和读取记录物距像距的技巧。共同完成了一组数据,物距为40cm的实验,记录演示,学生明确了像的性质的一栏的记录。在热身训练环节学生无一掉队,为下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全体学生完成成实像的六组实验用了7分钟。当中有教师的提问检查收集的数据的真实性和性的分析,比如物距是40cm时,像距有14cm、14.5 cm、15cm,像距的采集有差异。再次提醒学生像的位置是光屏上呈现最清晰的像时的位置。

  教师统一指导观察方法虚像的办法,全体学生都会观察了。实验快速进行。到第34分钟的时候,9组实验全部完成。

  16分钟的分析论证应该是很充分了,而实际上分析论证的确出现的故障。原因就是收集到的证据,像距的差异很大,如物距为13cm时,像距有25cm、36cm、46cm,等不同情况,与成缩小的实像的像距的差异比较更大,这对于分析论证不是一般的困难。维持原来的证据无法分析得出结论,修正实验数据需要有大量的时间,虽然全班同学又重新做了物距17、18cm两种情况,但是差异依旧存在。不得不舍掉不科学实验,进行了分析。

  反复的实验,实际上每组同学做到了10实验,并没有让分析论证顺利完成,原因是课前准备不充分。

  二、细节决定成败

  物距是40cm是,像距有14cm、14.5 cm、15cm,如此的差异值得分析,当时归因为学生实验找像的位置、测量度数引起的,进行了二次试验进行检验。全班重新做了物距17cm的实验,全班九个小组,有两个小组的实验据结果(像距一样)与原来的实验一致,这就验证了我当堂课的判断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两个与原来实验数据一样的小组测出的像距仍然是不一样的,凸透镜焦距不一样。原来想回避问题,化解难度却在课堂上出现更大的难度。

  教学设计按照全班统一的凸透镜的焦距设计的实验方法,大家共同完成九组实验,填写黑板的表格可以分组进行,这对于结论的得出不会有影响。而实际的课堂上,实验数据的收集的差异影响了分析论证环节。其原因是没有课前准备不充分,没有通过实验选择好统一的凸透镜的焦距。

  三、学科思想,收拾残局

  选择了固定物距前后像距测量结果一致的两个实验小组收集到的实验数据,挽回了一点局面,但是分析与论证的问题4、5用到物距变化的连贯性就体现不出来了。在课堂小结中,只有自我解嘲:老师犯了一个错误,用同学们所有的小组的实验数据的集合在一起分析论证实际上不科学,因为没有保证你们所用的凸透镜的焦距完全一样,用一个小组的实验进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得出更多的结论,你们回去利用自己实验数据继续进行分析。

  四、设计完思考

  1、全体学生做九组实验,可以完成,前期的热身训练解决。坚持这种做法,学生的活动中越来越熟练,实验技能得到提高。

  2、课前选择好统一焦距的凸透镜,这样,学生竞赛中填写黑板上的表格,可以激励学生,增加实验的效度和速度

  3、蜡烛选择硬度比较大的白蜡烛,火苗比较小,在做放大实验的时候,在光屏上像不至于超出光屏。

  4、成放大像的实验的三组数据,尽量离节点远一些。如18cm,看不出大小,还是火苗惹的祸。13cm时像太大,清晰的边界很难确定。物距取17cm、16cm、15cm或14cm,比较合适。

  5、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程序化的结构是化解分析难度,教会学生分析的论证的方法。坚持做法。

  焦距和二倍焦距直接给学生,说明焦距是凸透镜的重要的参数,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划定物距和像距的范围以f和2f为界点(之处这两个点的重要性,也为焦点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打下埋伏)

  首先是像的虚实分两类,对照找物距的范围区间。然后是像的倒正分两类,对照找物距的范围区间。将倒立的实像、和正立的虚像归类。形成虚实像的再认识。表格横向分割,纵向比较。

  然后是实像的大小分区间。分析得出物距和像距的区间,并比较每一种性质的成像的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表格利用纵向分割横向比较。

  最后成实像的像距的连续变化和物距的连续变化的关系,充分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得到更多的信息。

  6、拓展实验。效果很好,坚持做。可以穿插在恰当的环节,如,点燃蜡烛找到像观察,熄灭蜡烛在观察光屏,没有蜡烛的像,说明此实验的物体必须“发光”或“很亮”的物体。

  最新想法:成缩小的实像找到以后,记下物距和像距。教师引导直接移动凸透镜找到放大的实像,再次记下物距和像距,在表格规定的位置记录,一次操作两次实验,实验的准确性得到保证,提高效率,实现拓展实验意图。

  来源:想想再说的博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