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设计

2019-11-03 13:31:08

  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做出战略性规划。新课程理念下的思想课堂教学设计,就是以思想课程标准界定的基本理念为指导,规划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达成预期的教学目标。以下是笔者探索出的三种教学设计策略。

  一 以问题讨论为主线,设计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方法又称发现法、研究法,是指学生在学习概念和原理时,教师只是给出一些事例和问题,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观察、思考、讨论、听讲等途径去独立探究,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的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方法。它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觉地、主动地探索,掌握认识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发展的起因和事物内部的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自己的观念、认识。可见,在探究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自主能力得到了加强。学生需要思考怎么做,而不是让其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学生通过这样的途径获得的一般性探究过程涉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例如,在《商品的价值量》教学时,出示三幅漫画:一是用银碗宴请宾客,而自己用铝碗;二是沙皇奖给门捷列夫一只铝杯;三是第28届奥运会110跨栏冠军刘翔高举金牌。在出示漫画时,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叙述,通过生动形象的漫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情境。教师从漫画中唤起学生注意:“涉及哪些东西?我们要研究的是什么?研究谁与谁之间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讨论、回答,引出商品价值量、劳动生产率等概念,使学生明确探究的方向。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价值量、劳动生产率概念后,进而设问价值量的大小、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别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思考后纷纷做出回答:“与劳动时间多少有关,与个别劳动时间有关,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有关,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关,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有关”等。提出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表现,在这些结论中,尽管有些是错误的,但教师应始终要用赞赏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

  二 以学生实际为准线,设计分层式教学

  分层式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满足学生取得成功的愿望,使教师能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效掌握,避免优生“吃不饱”,落后生“吃不消”的问题。实施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做到事半功倍。

  例如,在上课前,先要求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老师再选择各层次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也参与指导性的小结。由于问题是学生自己提出来的,因而他们都更乐意去解决。分层次的问题则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更具有针对性,使中下层次的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增加,而好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的思考更加深刻了。

  三 以平等交往为前提,设计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一种民主、自由、平等、开放式的教学。它从根本上确立改革开放、教学相长、激活思维、讲究艺术、提高效率,强调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互动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新型教学理念。它要求教学双方在彼此平等、倾听、接纳、坦诚的基础上,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推动,形成共同参与、共同思考、共同协作的良好氛围,产生心理共鸣、观点共振、思维共享,激发学习者的主动性,从而自我建构知识,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对互动式教学来讲,能否取得成功,案例的选择最为关键,它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它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学生是否参与学习,更重要的是,解决学生如何参与的问题,即如何发挥学生主体性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在课堂上提供一个平台,设计好问题,便于学生自主思考。例如,学习“矛盾”的含义,对立统一这一辩证法的核心观点时,教师可引用一则广告语:“蓬头垢面进来,容光焕发出去”。学生立即被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及时让学生思考:此广告语怎样体现矛盾的对立统一?学生很快抓住“进”与“出”、“蓬头垢面”与“容光焕发”的对立统一,由此赞扬了理发师的劳动,因为正是他们的劳动,才使“蓬头垢面”转为“容光焕发”。接着教师抓住契机,进一步提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对立统一的例子?通过幽默风趣的广告语言,抽象的道理得以具体化、浅显化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知识,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热情。

  课堂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的关键所在,作为联系课程与学生纽带的教师,在实施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应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理念。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教师应做好课堂教学设计工作,加大课堂教学改革的力度,转变教育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推进素质教育更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