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御寒

2019-11-19 17:09:01

作者:郑洋
  
  冬季天气干燥,寒冷,不易外出。何以御寒过冬?是“偷闲学少年”,跟朋友们一块去打雪仗;或是去歌舞厅里唱唱歌,跳跳舞;抑或像父辈一样以火为“伴”?这些御寒方式之于我这样而立之年的男人似乎不太适宜,迷惘中记起了刚刚学来的话:“感冒多喝水,天寒多读书。”
  
  古人说:“雪夜闭门读书是一大快事。”在我看来,冬日,任由思绪飘忽在散发着浓郁墨香味的字里行间,确实是人生难得的享受。“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人的陈词。殊不知,冬日读书,也会有暖和的感觉——书也可以御寒。
  
  天寒读文章应着眼于“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样的“暖色文字”。心与诗意相融,便不在意窗外风紧雪寒,自然的凄凉和人情的悲凉便离你而去。一段段经典的诗词会把你冷冰冰的情绪烘热,全然没有“焜黄华叶衰”的悲凉和“千秋雪”逼人的寒气。心境与诗文意境交融得越近,世间的喧哗和自然的苍凉就离你越远。冬天的严寒衬托思想的深邃,因而也适合读一些比较厚重的作品。寒夜斜倚床头,可以尽心品味周作人的清淡平和,鲁迅的尖刻利讽,丰子恺的细腻亲切,冰心的典雅飘逸,贾平凹的随意与匠心,余秋雨的博识与自然;可以感受海明威的冷峻,伏尔泰的咏叹……想想自己内心的虚伪和丑陋,,我脸红发热,哪里还记得寒冷。由文字带来的煦暖气息穿透力很强,足以抵挡鼻息之间空气的寒凉。读这些书恰如喝一口浓浓的热咖啡,瞬间心田便暖和了。
  
  冬日,你不用担心有哪位不速之客会敲你的门,尽管进入书房去读你喜欢的书。只有冬夜营造的读书氛围,才能驱散人们心头的烦恼忧愁,减缓人们对功名利禄的奢求,从而甘愿独守宁静。宋末的翁森曾作《四时读书乐》,其中就“冬读”一节写道:“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四壁图书中有我。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解放前,湖北省崇阳县有儒医熊伯伊酷爱读书,博学多才。他曾作《四季读书歌》,曰:“冬读书,年去忙,翻古典,细思量。挂角负薪称李密,囊萤映雪有孙康。围炉向火好勤读,踏雪寻梅莫乱逛。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冬天读书的情味,在翁森、熊伯伊笔下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入神入微。
  
  读书御寒,另一绝妙的方式是上床掩被而读。床上摆一列的书:或幽默,或雄浑,或春景,或秋韵。此时此刻,天籁人声俱为幽静。躺着信手拈来一本,不带目的地读。满是杏花春雨的春天,使你冰冷的心儿渐渐变暖。如若嫌这风景还不够热烈,就去读读夏天,千年不朽的文人墨客会用一支支不老的笔将你的心田充满烈日、阳光、沙滩,诗人才情编织的夏天会将你湿漉漉的情绪烘干。如果还有精力和兴趣,就去看看作家笔下的秋天:稻浪、骏马、秋风。在秋天绝妙的风景里漫游,不留神走进了冬天,心里顿时萌动出一丝凉意。不要紧,去品品雪莱的诗:“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合上书本,时间就这样慢慢走远,遥望窗外两三灯火,心想:真不知这大千世界有几人还在读书御寒?
  
  寒冷的冬天,关键是要寻找一种生热的办法。老牛过冬靠稻草,村夫过冬穿棉袄,富贵人家可以开空调燃电炉,我呢?——读书御寒。此举固然有点“穷酸”,但读书御寒的生命状态里那种典雅、飘逸的做人境界,一些人是难以企及的,也不是任何人都享受得到的。一直喜欢冬日这样的一种读书情境:钻进暖暖的被窝里,点一盏小小的台灯,泡一杯香茶,任窗外狂风呼啸,雪花飞舞,我都沉浸在书中遨游四海,纵横古今,仗剑江湖。惬意惬意!
  
  有书相伴贵珍惜,让我们把冬日的兴致,更多地交给那些或平滑、或粗糙的书页,把它当做温暖身体和心灵的薪柴。因为读书御寒,所以即使外面天寒地冻,心里也会有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