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学中激发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9-10-22 06:10:38

  当代德育的重点逐渐由“道德教育”转向“道德学习”,即由“培养论”转向“学习论”,强调在老师的帮助下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学生是道德学习者,良好品德的形成要靠自己学习,别人帮助、引导、促进是必要的,但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学习,好比别人不能代替自己吃饭一样。活动教学的开展应重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重视学生的参与、体验、践行、思考。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1.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建立相互平等、相互尊重、共同配合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前准备活动、课堂教学活动、课后延伸教育活动。只有使学生积极投入教学全过程,成为受教育的主体,才能使教育转化为自我教育,使品德心理内化成为可能。

  2.让学生自主评价。学生有了一定认知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的分析、推理、判断和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力。

  3.让学生自主体验。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获得体会,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

  4.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思想品德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尤其要多关心后进生,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善于发现他们优点。如让他们多一点发言机会,多一些活动机会,对他们的点滴进步多加肯定鼓励,对他们不足之处多加热情帮助。只有这样,每个学生才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实现过程

  1.要求学生参与预习。在预习中培养学生发现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问题深入了解与解答的欲望。具体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重点、难点、教材结构及知识要点,出示预习提纲,要求学生提出自己搞不清的疑难问题和学生感兴趣,又与教材有关的热点问题。

  2.组织学生参与新课学习。一是明确目标。在讲课前,将本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要达到的目标明确告诉学生,使学生对内容的学习心中有数,在教学中同教师产生互动。二是指导自学。围绕教学内容,列出教学思考题,让学生在书上找出问题的所在,并回答有关问题或提出疑难问题。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实施教学,进行指导性的自学。在自学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动脑、参与,让学生自己去获取知识。三是精讲、点拨,启发学生。四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学习新课前,花几分钟时间让学生阅读、浏览课文,领会其要领,划出课文要点、难点、疑点和关键词句,理清思路和整体结构。五是引导学生举例。小课堂与大社会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学过程中,对一些知识内容适宜学生举例的,尽量让学生举例说明。

  3.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是思想品德教学改革又一重要举措。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对任何事物都想探个究竟,通过课堂讨论,利于他们加深对观点、原理的理解。如在学习“和平与发展”这一内容时,我提出“有和平就有发展;有发展就有和平”的观点,让学生进行讨论,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讨论促成了信息的多向传递,充分发挥了思维共振的效应。

  4.组织学生参与社会活动。事实证明,教学仅局限于课堂知识传授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参与社会实践的力度,如组织学生做社会调查、参加公益活动、走访均是较好的社会活动的形式。如在学习“共同富裕”时,组织学生对所在农村或社区居民的衣、食、住、行等方面进行调查,以切身体会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的变化,并通过调查发现还存在贫富差距,最后,让学生用所学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达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

  三、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实践启示

  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个不断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三个几个问题:

  1.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关系。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但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参谋、伙伴,是学生参与开发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在组织、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当然要帮助学生学习道德知识,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道德需要,焕发学生道德生命的活力,激励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产生做有道德的人的强烈愿望,帮助学生提高道德判断、道德选择、道德践行的能力。

  2.确保参与的有效性。参与教学是通过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要我学、教我学”为“我要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和统一。学生参与教学,关键在于要做到与教师的三统一:即教学目的上的统一、方法上的统一、课题开展前的思维统一。徒有其表的形式是难以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

  3.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说具体了,就是要把学生置于观察、思考、议论、表达的境地,这需要靠老师设置的悬念、提出的问题来驱动和实现。就是要让学生始终处于“我想说”“我有话说”的境地。我们要努力打造灵动的课堂。这需要严密的预设,更离不开机智巧妙的生成。设计教学过程的时候,我们要考虑的问题是很多的,例如,视频、音频的清晰度,教学语言的适应性,特别是借班上课、异地上课,你的语言是否具有适应性和亲和力?学生对所提问题的反应,等等。总之,要尽量优化教学手段、教学语言,确保问题清晰明白,富于思考性,要确保整个教学过程的顺畅和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