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2019-11-23 20:25:21

  作者:吉林四平市实验中学语文组 齐红梅

  教师是人类文明的承载者、创造者和传播者,肩负着培养现代人、传播现代人文精神的重任。人文情怀是人文精神的内核,表现为对世界的正确认识、对生命价值的维护、对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塑造。在十多年的教学生涯中,我不断探索和研究如何才能使现代中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浓厚的人文情怀,并努力将一批批学生培养成有仁爱之心、善良之心、感恩之心的人,培养成热爱生命、积极进取、志存高远、胸怀天下的人。我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通过各种手段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一、关注教材文本,培养人文情怀。

  语文教学可以通过课本向学生传输知识和情感,教材中有许多内涵丰富、文质兼美的文章,课本如同一座宝库,能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思想境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使学生和文本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比如,在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我努力用超越痛苦的、顽强的、积极的生命意识来引导学生,希望他们也能像作者一样走进地坛,走进所说的“神性的世界”,获得心灵的皈依、灵魂的超越。再如冯友兰先生《人生的境界》一文,是一篇有关哲学的学术论文,它包含了重要的文化内涵,巧妙地利用它可以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起到引导作用,对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有积极作用。在讲到人生四种境界时,我这样引导学生:你可以从自然界走来,你可以正处于功利境界,但你必须努力追求道德境界,而且把天地境界作为自己最高理想。我努力通过讲解课文来提高学生的认识高度,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人文情怀。

  二、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健康情感。

  在素质教育这个大背景下,语文教学不应再仅仅停留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向知识传授与培养学生健康心理、健康人格并重的模式。我主张用学术的态度备课,用优美的方式讲课,力求把语文知识讲得充满人情美、人性美和人文美。如在讲沈从文的《边城》时,我没有把教学重点放在传统的小说知识讲解上,而是把重点放在美丽的湘西风情,使学生在感受凤凰古城淳朴风韵的同时,充分品味了湘西独特的人情美,使心灵得到了陶冶和净化。再如,我在讲《项羽之死》时,没有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文言知识的讲解上,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项羽这一人物形象,明确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英雄,人应该如何面对挫折和失败,一个成功的领导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同学们的讨论精彩而热烈,课堂上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我强烈地感觉到,我给学生上的不仅仅是语文课,更是一堂精彩的人文教育课。

  三、开展课堂活动,塑造美好心灵。

  实践证明,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堂活动,既能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心灵不断丰富,思想不断成熟。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每节课开始之前我都要留出三分钟让学生演讲。每一届学生,我都有三年的整体规划——高一年级主要是培养胆量和自信心,所以在演讲内容上不作限定,只要敢开口讲话就行;高二年级我让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对心灵有触动的文章,有感情地给大家朗诵,并讲出自己的体会;高三年级阶段,我觉得学生的思想已经比较成熟,能正确地看待一些社会现象,所以我让他们对社会时事发表评论,老师再加以适当点评。一位学生在周记里写:“我每天都热切盼望着语文课的到来。在同学们精彩的演讲中,我经常会收获一份惊喜和感动。”此外我还定期组织召开“读书报告会”,鼓励学生在周记本中写下自己的心得。我越来越感觉到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活动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好途径。

  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只有通过言传身教、长期熏陶,才能提高学生修养,滋养学生心性。